成语 | 啮臂之好 |
释义 |
成语(Idiom):啮臂之好 发音(Pronunciation):niè bì zhī hǎ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两个人互相残害、互相伤害,互不相让的情况。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啮臂之好源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刘邦派遣张良前去寻求项羽的帮助。项羽见到张良后,两人互相称兄道弟,但实际上都心怀鬼胎。最后,张良设计让项羽咬自己的手臂,以示忠诚。项羽咬下一块肉后,张良也立即咬下一块肉。这个故事形象地揭示了两人互相残害、互不相让的情况。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两个人之间互相斗争、互相残害的情况。可以用在描述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场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记·项羽本纪》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名词+的+形容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两个政治家为了争夺权力,啮臂之好,最后两败俱伤。 2. 他们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了啮臂之好,谁也不肯退让。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啮臂”像是两个人互相咬伤自己的手臂,形象地表达了互相残害、互不相让的情况。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政治斗争和人物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争执已经变成了啮臂之好,互相伤害对方。 2. 初中生:这场竞赛已经演变成了啮臂之好,每个人都不肯让步。 3. 高中生:政治斗争中常常出现啮臂之好的情况,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伤害对方。 |
随便看 |
|
成语词典收录25060个成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及典故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