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词语 小寒文章
释义

小寒文章(精选9篇)

小寒大寒又一年

文/邓荣河

凛冽的西北风犹如一把利剑,一路狂劈乱砍,直至季节的最后一个驿站——大寒。

其实,大寒是个概念,一个一想到就要瑟瑟发抖的概念。因此《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云:“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岁末,冬阳的生命之火被调到了最小的极限。随着夕阳西下,肆无忌惮的寒冷便开始近乎歇斯底里地疯狂。光秃秃的山在咳,在吭吭地咳;苍茫茫的地在颤,在瑟瑟地颤;冷冰冰的河在喘,在只有上气没有下气地喘……

。在任何时候,最无情的是时间,最公平的也是时间。在城市,或欣喜或焦急的年之韵,已经开始写上每个人的脸上。民工们等待老板施舍尽最后一份慈善,拿着用辛勤劳动换来的薪水打道回家,准备过年;各类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力争在岁末也捞它个盆满钵满;大小厂矿更是争抢着演绎最后的疯狂,能加班的加班,能加点的加点……

在乡下,年的气息更是浓郁。别的不说,单单瞅瞅那些各种形状的门楣,可见一斑——勤快的农人,早早就贴好了年味十足的对联。尽管寒冷仍是不肯轻易退出的代言,但这种冷不会太长,因为羞涩的春姑娘正在南国紧闭门窗梳妆打扮,焦急地等待着远嫁北国的那天……

是啊,“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进入大寒之后,春,是一个愈来愈亲切的字眼;暖,是幅愈来愈清晰的画面。

冬笺

文/落木萧萧

(一) 立冬

突然对于冬天的态度温和起来。
那些与秋的难舍难分,如卷心菜,开着开着,就散了。
难道秋愫淡了?其实,不然。秋,不过从眉间眼底,沉落心湖。说出来,都怕轻慢了。
人,亦是。一些朋友,只是自己的。若出口,便是凉薄与亵渎。
四季,越发不分明了。喜好也混沌起来。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此,何尝不是人道?
立冬,昼短夜长。那些黑的无边里,把藏好的,如数家珍般翻晾。若勾兑一杯女儿红,整个冬都会暖都会醉。
想起男人中最妖娆的女人金星那句经典——完美!是的,这个冬天注定完美!

(二) 小雪

云托不住悲伤,雨落下来。
这是名副其实的冬雨。纷纷间,竟洒出些飘逸。以致错意:莫非雪末?
想起化蝶。想起凤凰涅槃。不历彻骨,就不会驭风飞翔。小雪一直在云端,它不屑初冬这假惺惺的小阳春以及漫天的霾。它渴望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抽走身体所有的水分和臃肿,乘一阵小北风,就可以自在飞花,飘,飘到天涯。
这样的节气,让我莫名。想起不久前的十一,在父亲离去的第十三个寒衣节,我第一次爽约了。姐说父亲的金库里满满都是我们每年送的银子,不消挂念。可瞧着一阵紧似一阵的冷雨,我止不住心颤,想起母亲,这是父亲托付我们的唯一。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于是,在小雪,我穿越无边风雨,去看母亲。

(三) 大雪

小雪与大雪隔着一大段围炉煮雪的休闲。
2015第一场雪,开始呼朋引伴。三五知己落座,烹茶话人生。
没有煮酒论是非成败,只在一捧浅淡里,说着那年的相识,隔年的相知,今年的相聚。邻座,靠近或低语。对面,相望,含笑或默默。火锅里与瓦罐里各自喧沸着鱼片和米粥,盘碟里五香肉与菜蔬各自团簇,对峙于桌角……我们,都已行走于江湖之外,自在于夕阳落霞。
文友虹缄口,只让微笑晕染。终开口:教工趣味比赛,我每报自行车慢骑。在自己所控制内尽量放缓速度,从不理左右同事为拿第一而使出浑身解数。每次我都是第一个到达终点,却每一次都能拿到一、二名……平淡的语气只是在陈述一件往事。而丢给我们的却是沉思。
过犹不及。此,无人不解,却总重复着这样的游戏。
天色欲浅夜欲深。大雪时节,且,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预留一段慢时光吧。送你,送他,送己。

(四) 冬至

这个日子,总让我想起2012的那个谶语。然后莫名其妙这空穴来风的航向标。最后轻笑于一场不曾化险而夷的无为闹剧。
黎明前的黑暗,莫过冬至。等北方吃过饺子,南方吃罢汤圆,你就可以蜗居着白白胖胖的身子,数九了。
这是一段极致的时光,彻底。想起草檐下,长长垂下的夹着麦秸的冰凌。一群孩子仰着冻红的小脸,抄着袖管,跺着脚,汲着长长的鼻涕,簇拥着,哄抢用棍子敲下的冰凌。而后塞进嘴里,在烟熏的麦秸味道中咯嘣嘣嚼着。童年的时光和着暖暖的微痛,苏醒。
今冬多雨雪。一场大雪过后,孩子们可否在旷野中疯闹着,堆雪人呀,打雪仗呀,就像当年的我们,湿了鞋袜,挨顿痛打,也不悔。
怀旧,无意识,意味着老朽。就如这个时节的白日光,寸寸缩水。但,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陌上梅开。该是季节最美的遇见。

(五) 小寒

小寒,嵌入掌心的那颗痣,开始隐隐。
当年那个左手与右手执杯、碰杯的人,今天依旧说着“萧,我们干了吧”的话,收拾起了所有表情符。
尽管那颗痣生长了这么多年,还是不能溶于血肉。它就那样突兀着,鲜活着一些本该忘记的不能忘记。
时间疗伤的疑虑,让岁吹了再吹。曾经的死生不复,归于沉寂。木然的不能忘记,与忘记已无分别。
横林摇落微弄丹,深院萧条作小寒。我把手伸出去,女友一脸嫌恶:要死么,太凉了也!我一脸无辜,女友登时恻隐:罢罢,三九补一冬。走,我与你去吃涮锅。胃暖了,手脚便暖了。
想起那年小寒你送的那副纯毛手套。当年不识好歹,嫌厚一直封存。明天起,我要让它恢复我的温度。

(六) 大寒

还是走到了最后。
就像东方的鱼肚白,真相明了。
从刘若英的《后来》,到陈奕迅的《十年》,喋喋不休的都是缘尽事了。
如二十四节气,跳跃更迭,风花雪月皆于寂,又是一年窖藏时。好在,季节轮回,亏者盈,盈者亏,各有各的平衡与考量。
而一些人、事,过就过了,再来,也已复不如初。
大寒节气,适于盘点和掩埋。更适于倾听舒伯特的小夜曲。至于蓝调,还是留与来年,滤去春的浮艳。包括小娟的天空之城,一并留与明春。
至于我,比较适于冬眠。如死了的活着。

大寒小寒,磨面过年

文/尚纯江

俗话说,“小寒大寒,磨面过年”。

小寒刚过,就到了腊八。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随着年的脚步愈来愈近,昔日磨面蒸馍的场景一幕幕展现在眼前。

小寒一过,娘就从麦囤里挖出一斗斗金灿灿的麦子来,端到当院里簸麦。随着簸箕的上下扇动,小麦被簸得干干净净。然后,娘把麦端到压水井边,开始淘麦。经过淘洗,金灿灿的小麦变得莹润如珠。

我知道,晒干后的小麦,很快会磨成雪白的面粉,变成雪白的馒头。那年月,白馍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所以,我总是积极地帮娘淘麦。

冬天的太阳暖暖的、柔柔的,慢慢挥发着小麦的水分。晒干麦子要经过几个太阳。在这间隙,娘到磨房联系磨面的时间,到队长那里借牲口。我们村里几十户人家只有一间磨房,要提前约订。如能借到牲口最好,那样就不用推磨了。拉磨的牲口是队里的一头驴,那头蒙了眼罩的的毛驴拉起磨来很积极,把磨拉得山响,几斗小麦很快就会磨成雪白的面粉。但是,牲口不是那么好借的,我们往往要自己推磨。

由于夜里磨面的人少,我家常在夜里磨面。冬夜,夜阑人静,万籁俱寂。磨房里,煤油灯在寒风里发出忽忽悠悠的微光。我和姐姐负责推磨,娘负责箩面。在石磨的转动声中,我和姐姐一圈圈地推起磨来,身影映在墙壁上,忽长忽短。小麦在石磨的碾压下“粉身碎骨”,变成雪白的面粉和麸皮,娘用一张箩把它们分成细细的面粉和麸皮。磨房外,月亮泛出冷冷的光,北风呼啸。磨房内,石磨声声,我们满头大汗。三星正南时,几斗小麦就变成了雪白的、散发出麦香味儿的白面了。此时,娘的头上脸上覆盖了一层白白的面粉。

蒸馍要先提酵子。娘用提好的酵子开始和面。面和好后,要让面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生发。只有发透的面做出来的馒头才暄腾好吃。面发好后,娘开始揉馒头。雪白柔软的面团在娘的手中被慢慢地揉成馒头。做好的馒头要让其保温生长。娘把家里干净的被子盖在馒头上,让馒头自然地长。做好馒头后,娘开始做大馍、馍花、枣山以及“燕子”、“小兔”。过年的规矩,要给干爹干娘及长辈送大馍,要为干儿女送“小兔”送“燕子”。

娘没有干儿子干女儿,但有八个子女。娘总是给自己的子女做几个面兔子面燕子,给俺爷俺大娘做几个大馍。面兔子面燕子的面揸的劲道,好吃。娘的手巧,雪白的面团在娘的手中很快就变成了“燕子”“兔子”,“燕子”“小兔”的头上眨着两颗用红小豆做的红眼睛,活灵活现。

我负责烧锅。烧锅用的是劈柴,火很旺,在锅底熊熊地燃烧着。娘把长好的馒头、“燕子”、“兔子”一个个放在笼屉里开始蒸馍。

一会儿,水蒸气、馍香味儿渐渐在厨房里氤氲开来。娘说,馍圆气了。就把笼屉从锅上端下来,打开笼屉。雪花般的馒头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儿,我肚子里的馋虫开始活跃,口水开始分泌,肚子咕咕地叫起来。

这时,娘在灶台上点燃了三枝香,把蒸好的大馍枣花放到灶王爷的神位上。老家的规矩,过年时不管是蒸馍、过油,还是烀肉,都要先给灶王爷上供。上完供,娘又拿出几个又大又暄的馒头,让我给爷爷送去。这也是规矩。上供后,蒸好的馒头要让爷爷奶奶先吃。即使他们不在世了,也要把馍或肉端到堂屋——他们的神位前。之后,我们才能吃。但只能一人一个,尝尝而已。这些蒸好的馍要等到过年那天才能敞开肚皮吃。那时,吃白馍是“三十吃一顿初一吃一天”,白馍是用来待客走亲戚的。小时候,走亲戚总是擓着一竹篮子白面馍。

改革后,土地分到各家各户,小麦是大囤满小囤流,白馍都吃腻了,杂面馍开始吃香。现在,街上都是卖馍的,市场上啥都有卖。但我觉得,这些馍都不是人工的,且多用酵母发面,没有娘做的好吃。但是,母亲在八四年就去世了。每想起来,一行热泪就会滑落面颊。

小寒大寒

文/邹清平

2018年1月4日下午5点5分,天气预报发来短信息:明日小寒节气,天气继续保持阴冷,寒气更浓,注意防寒保暖。

这让我突然想起寒冬里,故乡大巴山深处乡村流行的俗语,“小寒大寒,冻死懒汉;勤勤快快,热火过年”。当然故乡也流传着俗语“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石头冻朽”,或者说“三九四九,冻死老狗”。故乡的人们用勤快的双手,在辛勤的劳动中产生热量,产生温暖,驱走严寒。那时的故乡一到十冬腊月,确实是寒风萧萧,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家乡的人们闻鸡起舞,勤劳勇敢,不坐以待寒,积极参与劳动,确实不冷,说话吐出的热气在寒风中更加显眼,更加明了,热气腾腾。

在严寒的日子里,我们平时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玩耍中,分成几组要么做逗兵短跑的游戏,要么做用力互动挤油渣的游戏,同时也斗鸡,踢毽子等。父母亲鼓励我们做这些运动游戏,产生热量,抵御严寒。这样下来虽然身上衣衫单薄,但也会浑身热气腾腾,暖暖和和的。还有一个寒冷的游戏,就是将冬水田里的凌冰,划成比一本书还大或者有半张报纸那么大一块,将谷草用手指掐成五寸长,在冰块的中间或黄金分割处,用谷草细节吹冰块,用人的热气渐渐暖化,在冰块中吹出一个小孔,穿上棕树叶子吊起,提上前后摇晃涮一涮的,在儿童中比赛,看谁的冰块大,凝固得久,一点都没有寒冷的感觉。儿童们做这些游戏时,大人们在劳动的间歇小站一会儿,要么帮忙言传身教,要么鼓励助阵,儿童们兴趣越来越浓啊,在寒冷中比个输赢,寒冷全无,喜笑颜开。

在大山深处放寒假时最冷,我们几个小学同学一大早背上背夹儿,拿上弯刀,披上棕搭搭,互相喊着走进大山深处森林中砍柴,冰天雪地,冰霜遍地,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要么结有冰柱子,要么树干树枝树叶上,在寒夜低温里裹上厚厚的雪就像木桶形状的冰糕,冰条,冰棍,横七竖八、井然有序地架在空中,高年级的龙大州同学告诉我们这叫玉树琼枝,还朗诵了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诗句。我们跟着吼,玉树琼枝哦,大雪压树枝哦。在树林中,用弯刀一砍树枝,积雪和冰凌齐刷刷地落在我们头上,颈项里、耳朵上,但都因为我们劳动暖和了,寒冷的雪和冰块打在身上,或落在颈项里,只是寒冷的一惊,冰冷的感觉立即被热量压倒和融入,我们都只是哈哈大笑哦,觉得十分惬意,而且还比赛看谁个不怕严寒。有时候同学之间也会恶作剧,把一大块冰或者一捧雪,趁谁不注意时放在别人的后颈窝,用体温融化,这时互相哈哈大笑问“冷不冷”。没有谁说“冷”,从来也没有谁生过气,也从来没有谁说,做这些游戏时有人因为背心里有冰块或者有雪感冒了的事情出现。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除夕前几天,寒风凛冽,天寒地冻,为了准备年货,母亲叫我翻山越岭去磨房用豌豆调换粉条,我认为是母亲信任我,也没有担心寒冷。因为山高路陡的羊肠小道很远,需要天刚亮就出发,外面温度特别低,屋四周不是结有冰,就是霜,或者打有桐油凌(这是最寒冷的标志)。刚一出门不适应,打了个寒颤。寒风打在我行进的脸上,真如刀割锥刺一样,我想到父母的信任,想到过年要吃粉条,寒冷忽略不计,没有退却,踏霜履冰,大步流星地迎着寒风前进。约十五分钟后,全身渐渐暖和,越走越热,到后来敞开衣服,吐出的热气发白,在寒风中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了靓丽的风景,成了我勇敢的源泉,边走边吐出的热气,成了我不惧严寒前进中超越的目标,到了磨房受到了“这娃儿不怕冷,不怕困难”的夸奖。回到家全家也称赞我“不怕冷不怕苦”。我心里无比高兴,恰似“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在家乡经历了十分寒冷的环境,后来在我的生活中没有畏惧寒冷的情形。2005年,市政府机关西迁后,一年四季,打霜下雪,我从不懈怠地行进在仙鹤路、滨河路,在小寒大寒的日子里,在州河边行进时,也遇到了寒冷的河风和刺骨的寒风打脸,路的两边铺满了白头霜。因为小时候在大山里感受过、体会过比这更严寒的日子和场景,这点寒冷不值一提。数九寒天的季节没有阻挡我早早出发,步行上班的习惯,快步行走一会儿,满身热气腾腾精神抖擞,愉快地在温暖中走到办公室,开始完成新一天的工作任务。

天寒地冻的日子,像大巴山深处威严的父亲和慈祥的母亲,鼓励鞭策滋养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小寒冰上走

文/白峰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进入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的到来,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就是说小寒的到来,也是冬天和寒冷来临,因此,也就是“小寒大寒准备过年”的时候,诸如“三九、四九,冻破碓臼”,“三九、四九,冰上走”,“小寒鱼塘冰封严,大雪纷飞不稀罕,冰上积雪要扫除,保持冰面好光线”。这些谚语都说明,小寒的来到,就是滴水成冰,也是能冰上走人了的时候。

其实,每年冬天,最冷的时候,也莫过于小寒了,正如此,才有“小寒冰上走”的趣事和生活。

记得小时候,小寒到来时,也是我们的欢乐来了的时候,更是我们的娱乐有了一份去处,也有了一份新的乐趣。这时候,小河结冰,大河也结冰。家门口有一条小溪,我们一般都称之为“山河”,也是小河,就是从山里流出来的一条河。小寒一过,山河里的冰结的厚厚的,我们就会约上伙伴们到山河里溜冰,我们走的老远,然后,在一处比较陡峭处,大家一起坐在冰上,顺山河的流势结成的冰上滑下,到了铁路桥处时,我们就停下来,这个地方也是最后防线,绝非越过雷池半步,否则从铁路桥处滑下,就会从一个高高的石墙上掉下去,几乎是生命会无。

可有一次,冰太厚,而且大家溜的次数多了,冰上很滑,人走在冰上,不小心就摔倒。一位小伙伴自己单独坐上去就滑出去了,再加上一位稍大些的孩子在他背后推了一下,速度很快提上来,小伙伴如同离弦之箭一般滑出,速度越来越快,滑到铁路大桥下时,他已经无法“刹车”,尽管顺势一倒想减速,但依然滑出好几米,直接从铁路桥下用石头砌成的墙上滑了下去。这处石墙有20米多高,等我们赶到时,已经看不到人,到石墙处一看,小伙伴已经到了石墙下的冰潭里,我们个个吓的大喊大哭,惊动了大人。大人赶到,从侧路上下去,将掉下石墙的小孩拉了上来,好处是,小伙伴人小身轻,并没摔坏,平安无事,他还笑着与我们说话。自那以后,大人们禁止我们小孩子在山河里溜冰了,我们也被禁锢在家里,有时候乘大人不注意,还是偷着出去溜冰,但还是小心多了,更有些大孩子干脆在铁路桥下面的冰上堆了一堆土,大家溜冰下来,即使滑下来,也能堵住孩子从石墙处滑下。

再有一条大河,也就是从家门口经过的渭河,这时候河面上也就结成冰了,大人们相约在上面去探路,手里拿着“家伙”,一敲一走,寻找出一处冰结实的地方,划出一条冰路来,好让大家过河。当时的交通条件差,虽然,火车横穿村庄,外出唯一的道路就是铁路,可到渭河对面去,只能靠趟水过渭河,但渭河水很大,一般都不敢过,小时候有船,但很是不便。只有到了冬天,渭河结冰才能有桥有路。渭河的南面就是秦岭山脉的余脉,这里无路,也没有人破坏,山上草木茂盛,树木丛生,过河的目的,就是砍些柴火,以备冬天之用,过上好生活。我们从家里出来,向南走过冰桥,路也就是几百米,可没有冰,这似乎就是“天涯海角”,更有些“海市蜃楼”了,唯有小寒天冷的那个冬天,才能结冰,我们才能过河。现如今,交通发达了,不再依赖于冰桥,而是修好的水泥桥,对面就是310国道,交通方便了,生活也好多了。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这是小寒的情景,也是小寒的一种生活。

小寒冰上走,走出的是幸福生活,走出的是一条艰辛的路,虽然小寒的天气是寒冷的,但人心却是热的,小寒既是儿时的记忆,也是小时候的节日,更是通过冰桥寻找生活,也是寻找希望的过程,真应了“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梢头春一枝”。

小寒大寒 又一年

文/邓荣河

凛冽的西北风犹如一把利剑,一路狂劈乱砍,直至季节的第二十四个驿站——大寒。如果说小寒是一块令人望而生畏的冰,那么大寒就是一种透入骨髓的冷;如果说小寒是一个疯,那么大寒就是一个寒冷至极的巅。

其实,大寒是个概念,一个一想解释就要瑟瑟发抖的概念。因此《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云:“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乙未年的岁末,冬阳的生命之火被调到了最小的极限。随着夕阳西下,肆无忌惮的寒冷便开始近乎歇斯底里地疯狂。光秃秃的山在咳,在吭吭地咳;苍茫茫的地在颤,在瑟瑟地颤;冷冰冰的河在喘,在只有上气没有下气地喘……

小寒大寒又一年。在任何时候,最无情的是时间,最公平的也是时间。在城市,或欣喜或焦急的年之韵,已经开始写上每个人的眼脸。民工们等待老板施舍尽最后一份慈善,拿着用辛勤换来的薪水打道回村,准备过年;各类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力争在岁末也捞它个肚大腰圆;大小企业更是争抢着演绎最后的疯狂,能加班的加班,能加点的加点……

在乡下,年的气息更是浓酽。别的不说,单瞅那些各种形状的门楣,就可见一斑——勤快的农人,早早就贴好了年味十足的对联。尽管寒冷仍是不肯轻易退出的代言,但这种冷不会太长,因为羞涩的春姑娘正在南国紧闭门窗梳妆打扮,焦急地等待着远嫁北国的那天……

是啊,“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进入大寒之后,春,是一个愈来愈亲切的字眼;暖,是幅愈来愈清晰的画。

记忆里的小寒

文/张秀云

今冬天暖,大雪迟迟不来,眼看就要进入“三九”了,天气预报里才看到姗姗来迟的大雪,温度也很快要降下来了,“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这个人们念叨了多少年的俗语,终究还是应验了。从前,正在“三九四九”当中的小寒,真的是冷啊,天和地都要冻成一块冰团了。出门的人们,无不把自己包裹成粽子样,手套要厚的,棉鞋也要厚的,就这装备,还忍不住把脚跺来跺去,仿佛一停下来,就会冻成一坨冰疙瘩。

小时候,这样严冷的天,我最喜欢灶门口。坐在灶前烧火,灶膛里的劈柴噼噼啪啪地燃烧着,通红的火苗舔着锅底,舔出灶门外,把脸烤得热烘烘的,浑身都热烘烘的。饭做好了,在尚有余火的灰烬里埋上一块红芋,饭后取出来吃时,它已经被烤得软烂香甜。

火真是对抗严冬的利器。那时候,乡亲们都会在堂屋里放一个煤球炉,架一个铁皮的排烟管道通向门楣外。炉子彻夜烧着,屋里暖融融的,热乎乎的管道把屋檐下的一片冰凌都融化了,寂静的或者雪落簌簌的寒夜,就听到吧嗒吧嗒的滴水声,滴下去的水转瞬又凝结冰,在地上形成石钟乳似的一个大冰锥。

冷天冻地里,最容易让人感念家的好。漫漫风雪夜,晚归的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回来,遥遥听见自家的犬吠,看到那一窗桔黄的灯光,心就开始暖和起来了。待门打开,一股暖气迎面扑来,亲人争着帮你拍打身上的雪花,简直就要感动得热泪盈眶了。围坐在炉火前,搓一搓冻僵的手,捧一盏热茶慢慢喝着,说一说羁旅轶事,一家人笑叹连连,炉火盖子上烤着的花生被感染着,小鞭炮似的哔剥剥炸响,那场景,可不就是一幅现实版的长夜消寒图嘛。

三九天里,每一粒火苗都被珍惜着。印象中,黄昏饭罢,母亲会把灶膛里没有燃尽的炭火锄到废弃的搪瓷脸盆里,放进卧房,漆黑的暗夜,它带着淡淡的烟火香气,一闪一闪的红光迷蒙着睡眼,连梦都是红彤彤的。早晨醒来,总不愿意从被窝里爬出来,对此,母亲也有办法,她把我们的棉袄棉裤拿到厨房的灶火上烤热,揣着一路小跑到床头,我们快速穿上,袖筒子裤筒子都是热乎乎的。有些人家精细,会把淘牛草的荆条篓子罩在炭盆上,烘被子,烤棉衣,或者给婴儿烤尿片。这篓子,也就是薰笼大致的样子吧。白居易的“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其薰笼,只是比这牛草篓子精致一些、炭火里增加了些香料罢了。但你看看,再精致的薰笼,再香暖的环境,少了亲人,少了陪伴和爱,也只能长夜不寐,只能孤独叹息吧。

那时候,同学家里有一树蜡梅花,大雪天里开得满枝金黄,这在少有花木的淮北农村,真让我们惊异,争相邀约着跑去观看。成年后寄居城里,所见的冬花多了,并且也有了一些养植经验。水仙头如果买得早,小寒就已经开了,每年我都把它摆在鞋柜上,一开门,花香就扑面而来,养得好时,每一根叶子都碧绿如翠,每一支花箭子都亭亭玉立,不歪也不倒,花前欣赏,成就感满满。山茶颇能适应这里的严寒,种在院子里,顶着风披着雪,也能开得满枝满梢。我小时候过年,祖父常给买一种插花,很漂亮,蜡质的红花瓣叠了几层,中间有几根弯曲的长长的黄色通草芯,我和姐姐插在辫子上,感觉好得很。当年,“女孩要花,男孩要炮”是新年的标配,每个女孩头上都插着这种红的或粉的蜡纸花,多少年以后才知道,原来它就是茶花,原来茶花开在冬天。

茶花一开,新年就不远了,就又该插花了,可我早过了戴花的年纪,祖父也早就不在了。

人间小寒

文/乔兆军

小寒裹着寒冷气息,一路小跑着过来,和我撞了个满怀。小寒,小寒,如果呼唤,便有了咀英啜华的感觉,总觉得能化解空气中些许寒意,会生出一丝暖来。加个“小”字,有种娇小玲珑的气质,就如同小雪,有楚楚动人的意味,让人回味无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小寒”:“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意思是小寒节气还不是太冷,要等到大寒才算冷到了顶峰。其实,小寒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恰在三九前后,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孩提时,每逢小寒来临,北风刺骨,冷意逼人,那时我们穿得单薄,学校环境也简陋,小伙伴们便自制火炉,放在教室后排成一排,以备御寒。下课后,男孩子通常做的游戏是“挤油油”,中间两人靠墙根站定,两边的小孩向中间挤,力量越大越好。若是积雪满地,我们更是在场院里打雪仗、堆雪人。这样当然不觉得冷了,而且头上还会冒热气呢。女孩子则聚在一起跳绳、扔沙包、踢毽子、跳房子等。

小寒前后,正是“踏雪寻梅”的好时节。梅迎霜傲雪、冰肌玉骨,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唐代诗人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深山遍野寻梅,并说:“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在这个时节,开放的还有水仙,水中仙子何处来,翠袖黄冠白玉英。水仙花色素洁,每一支花箭子都亭亭玉立,诠释着小寒卓然脱俗的情怀。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寒时节,家家户户开始杀猪、宰鸡,忙年货。

小寒虽然寒冷,人们却可以把它变得温暖。冬日里,关上门窗,寒流、喧嚣、一切芜杂都被关在门外。窗外寒气逼人,窗内却暖意融融。小火炉飘着淡蓝色的火苗,火炉边有一壶酒,火锅里煮着一锅肉。父亲面前的一杯茶,在暖融融的室内,汤色嫩绿澄清,温润如玉。我们不紧不慢地说着话,日子变长了,生活变慢了,沾染了烟火气息,温暖而生动。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从养生角度说,小寒天气寒冷,宜食暖性食物,以补益身体,防止寒邪入侵。这段时间,宜每天早睡晚起,适当室外活动。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就温远寒,特别要注意头、背、足的保暖。

小寒到了,年味更浓了,腊八节已偎依在小寒的怀中撒娇。过了小寒,就是大寒,过完年,就该立春了,日子像赶集似的,匆匆而过。撩开小寒的门帘儿,就看到了春的影子。正如元朝诗人王寂所言:“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蛾儿雪柳风光。”也是,小寒来,阳气生,万物向阳而动。小寒,涌动着一股细小而入心的暖流。

小寒正是斗鸡时

文/刘泽安

小寒来了,寒气逼人,但花信风开始吹了。什么是花信风?就是在花开的前一天,会有风来报信,风是说到做到,从小寒到谷雨,四个月,八个节气,都对应着一个花信风。

小寒后天是愈来愈冷了,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大地上到处都有冰棱。那些冰棱像冬天结的果,只要有支撑的硬质东西,末梢都会有成固体的冰雪。最好看的是屋檐下垂着的冰棱,越冷的天气冰棱垂得越长,差不多要碰到大人的头,只不过一碰到,冰棱就断了一小截,齐整些了。我们孩子个子矮,要伸手才能把冰棱扯下来,拿在手上当成一把剑舞来舞去。尽管手一会儿就感觉凉透了,好像要浸入心中,但这就是真正的冬天。

在村里小学校,大家有很多办法取暖。可以在操场疯狂地跑来跑去,滚铁环、踢鸡毛毽子、跳橡皮筋也是可以的。铁环用废弃的铁弯成一个圆形,外加上一根铁钩,大家一个一个在操场上顺向、逆向满场跑,热得汗珠子都冒出来了。鸡毛毽子是用一根根不用的鸡毛理顺后用一个铜钱把它们扎在一起,踢起来有风路过。跳橡皮筋更简单适用,又好耍又暖和。

我们最喜欢的是在空地上斗鸡。弯曲一条腿,盘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单腿作战,就这样撞过来撞过去。捉对厮杀行,两个人单兵斗也行,谁先支撑不住掉在地上就算输,输了的又弯曲腿再进行争斗。单斗完了,也可以在操场的空地上不分左右横冲直撞,撞谁都没有关系。每个伙伴都有得意的时候,一个中午短短的时间斗倒七八个同学。也有失意的时刻,自己一帮同学被人家撞得七零八落,队伍不成队伍。不过同学们从不计较,在寒冷的冬天能够相互之间传递温暖,那真的是在学校最好的时光。

天寒地冻,大人们待在家里烤火,有些也不得不到原野上弄点猪食。鸟儿也没闲着,喜鹊四处寻找着那大树上的枯枝,在树垭里筑巢孵蛋,让来年的孩子好有个窝。

随便看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9 1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