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焦虑散文 |
释义 | 焦虑散文(精选6篇) 独钓一江秋 文/温酒 日朗风清,天高云淡,周末无事,随行乡间。路过一个小河湾,见到一个钓鱼的在大石头上垂钓,遂坐在远处观看。看了好一会儿,垂钓者如老僧入定,没有任何动作,看来这地方鱼不多。实际上,钓鱼人之乐除了渔获之外,就是这一份清净安宁了。 现在的垂钓者,大都是周末出来玩的,未必算得上是真正的渔夫。说到渔夫,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浪漫传奇色彩的行当,对于那些生性疏懒,个性疏狂而又自认聪慧的人来说,是最好的职业选择。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渔夫了,其中不乏对后世有影响力的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物。例如,垂钓富春江的严子陵,屈原笔下的《楚辞渔父》,独钓寒江的渔夫还有鹬蚌相争中的渔夫等等。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垂钓者,莫过于在渭水之滨垂钓的姜太公了。他最终得遇周文王,一展抱负,扬名天下,辅佐周武王一统天下,功成名就。他可以说是公认最成功的渔夫。应该是所有有志向,有抱负的渔夫的楷模。 另有一位渔夫,虽未知其名,也不知国籍,但却影响不小,引起很多的争议,那就是“晒太阳的渔夫”了。大家都熟知他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深以为然的羡慕其洒脱,而嗤之以鼻的,则认为这份淡静只是弱小者的自欺。每个人对人生的认识都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渔夫享受平静和安宁,富人享受财富带来的优越感。 渔夫的悠闲是一种习惯。太平安宁人民安居乐业年代的习惯。悠闲,本应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不过,当前是经济转型巨变的年代,由此而变成一个“全民焦虑的年代”,很多人并不认同渔夫的悠闲,这当然是一点儿都不奇怪的。因为有太多的焦虑,为生活焦虑,为工作焦虑,为身体健康焦虑,为买房子焦虑,为孩子的教育焦虑……永无止境的焦虑,哪有可能悠闲地晒太阳呢?此外,现今的物质生活有着极大的诱惑,不少人欲望不断地提升,人们习惯性地追随着欲望而疲于奔命,在欲望的旋涡中难以自拔。适可而止,无论如何都算是一种智慧。 实际上,尽管很多人对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也感厌倦,尽管也想像这位渔夫一样,优闲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但是,在放下渔具之前,人们都会想到要先捉到足够多的鱼。多少鱼才是足够的多呢?还真是不断地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人生重要的是过程。这位渔夫是令人羡慕的,因为他正在享受生活。对于富人,可以有人告诉他,钱是赚不完的;对于在职场多年身心疲惫的人,他的亲朋好友应该经常劝劝他,悠着点儿。千万不要等到最后才想起来,忘了晒晒太阳了,这时能见到的最多也只是落日黄昏的余晖了。 对那些有生存危机的人,对于那些处在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刻的人,谁敢建议他们,浪费哪怕仅是一个下午,到沙滩或到小山坡上,只是为了晒晒太阳吹吹风…… 当然,如果所有的人都成为了这样的渔夫,如果大家都去晒太阳,恐怕至今我们还处在蛮荒时代。人类社会需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奋力拼搏、锐意进取的人。他们追求的是奋斗的过程和人生历程的完美。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样的人更加令人敬佩。 还有另外一位老渔翁,那就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白发渔翁。“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如果前一位晒太阳渔夫是悠闲安宁的普通人,这里的白发渔翁和樵夫就被普遍认为是与世无争又能洞察一切的世外高人。 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渔为首,樵次之。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脱俗,充满了超脱红尘的意味。 想象一下,在曲折崎岖的山路上,一位道骨仙风的樵夫,身旁一担并不沉重的干柴,一曲樵歌在青山绿水间回响。多么洒脱而浪漫。 而描写渔夫生活的诗词更是层出不穷,例如李煜所作的《渔父(二)》: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白发渔翁和樵夫相逢于江渚上,他们睿智博学,飘逸洒脱,心中安宁而超然。不去苦苦追问人生的意义,也不追求惊天动地,喝一壶酒,坐看历史风云变换。在这种高人隐士心里,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业也只不过是他们酒中的谈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努力,是细水长流的改变 文/landyliao 新买了一本故事书,故事的最后一句是:“你等我吗?我等你啊。”读完这一句,我莫名感动。 在大家都担心来不及的世界上,还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等等你?甚至对于这个迅猛发展的时代来说,你还敢不敢开口问,你等我吗? 自从开通问答以后,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我的读者焦虑所在。除了问情感的,更多的就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询问自己的人生选择。尽管是付费问答,有个姑娘还是连续问了三次。第一次问是否应该考研;第二次问是否应该从事自己喜欢,但别人认为没前途的工作;第三次,是问她应该留在北京还是回家乡。 在她长篇累牍的焦虑背后,我看到的是一颗害怕来不及的心。本科毕业,22岁,未来的人生有许多机会,也会有很多的变化,但她显然特别担心现在的某个选择会让自己掉队落伍,影响一生。 张爱玲的那句“成名需趁早”,变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人生信条。 可是,年少成名这件事,是无数机缘巧合促成的特例。所谓机缘,一为机会,就是时机;二为缘分,是为运气。 而努力,是细水长流的改变,是由量变到质变,它可以让你变得更好,却绝不能保证年少成名。 从年初开始努力工作的朋友,最近非常焦虑。觉得虽然领导对她的态度变温和了,同事的赞美比过去多了,但这些变化给她带来的成就感,远远不能填满她内心的期待。 越努力越焦虑的人,只相信努力的力量,却无视时间的力量。人生漫长,在起点与终点之间,隔着很多份努力。我们总会懈怠,会迷路,会在上升的时候遇到下坡。即使最勤奋最好运的人,有时候也需要等待。 跑得快的,等机遇的到来;跑得慢的,等状态的回勇。无论你付出多少努力,结局都不是急出来,而是等出来的。 命运不会这样绝情,相反,它永远会在门与窗之间,为你留一条生路。 即使永远奔跑的人,他们的人生又何尝没有错过?他们错过了孩子的成长,错过了与父母的相处,错过了一场风景,错过了一次别离。 不要急着问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哪里,可以共度一生的人在哪里。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留在自己喜欢的城市,没有哪个决定会定格你的一生。你的一生很长,即使到了40岁,依然有扔掉六便士,奔向月亮的机会。 我的人生信条,是不要在焦虑的时候做选择。所以,我珍惜自己的心态,胜过机遇与选择。如果不能平心静气地面对一个决定,我会选择等一等,等风来,等天晴。 如果你经常焦虑,就很容易陷入每一个选择都出错的状态。 选择是要时间去养育的,没有时间的养育,就像心急的种树人拔掉一棵种一棵,永远看不到结果的树。四季轮回,只有坚持几个秋天,才知道哪一棵树上能结果。 你等我吗?我等你啊。若你以温柔之态,如是对待生命的种种,命运必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正处于瓶颈或厌倦期的你。 家长如何走出教育的焦虑 文/朱鸿飞 刚开学,同事的几个孩子上小学的上小学,升初一的升初一。于是在任何场所——办公室里、操场上、食堂内,总能听到他们谈论孩子学习情况的声音。刚上一年级的,家里的有线电视也关了,家长陪同孩子学习,坚持做到不看电视;刚上初一的,四处讨教教子心得,其忧心焦虑之状更是不可言说。一股莫可名状的教育焦虑时时刻刻萦绕在家长心头,这就是“教育焦虑症”。“教育焦虑症”何以就成了现代家长们的流行病、常见病呢? “分数是硬道理”,学习成绩依旧是评价一个学生的主要标准,学生的考场,俨然成了家长的战场。 为了让孩子学科知识门门优秀,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一边带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提高班,一边托人情、拉关系、找路子。“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虽然社会需要的是各种类型的人才,但对文凭的追求仍然炽热。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家长们少不了要为孩子未雨绸缪,一方面家长们心疼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一方面又为了追求好成绩、好学校、高文凭,不断地给孩子加压。 家长自身的心态也是引发焦虑症的原因。家长中普遍存在一种紧张心理,家长间的攀比心理较严重。引用一句家长的话:“不能不在意啊!在单位里,人家孩子都上重点中学,考‘985’的大学,就我的孩子成绩不好,考职业中学,我都不好意思上班!”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把家庭教育的重心从分数上调整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上。 纠正自我的不良动机。前一阵网络上热议“父母皆祸害”的话题,这虽然是一群80后叛逆者的非理性表达,但也不能不说,它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家本是孩子幸福的摇篮,是他们心灵的避风港和最终归宿。但在这个网络讨论小组里,家却变成了“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 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家长不能把千钧重担只压到孩子的肩膀上,应该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努力提高自身,参与各种职业培训,积极争取各种进修机会,争取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胜利,这样才能获得身心的愉悦,实现家庭的良性发展和美满和谐。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环境之一,家长可以多参与一些亲子课程及家长教育沙龙活动,多读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多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走科学的家教之路,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良好公民。“教育焦虑症”已经成了一个新名词,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过:“孩子教育是3分教7分等。”笔者衷心希望,家长能走出教育的焦虑,静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情绪下的焦虑 文/东山峰人88 我留念儿时街头巷尾人家门前摆放的茶摊。一个小桌或一个小櫈摆上几个或十几个玻璃杯子、扣上平板玻璃盖,一杯杯桔红色、桔黄色液体在玻璃杯中晃动,像极了当时最时髦的饮料,挑逗着年少的眼球和渴望,然后透着一股清凉诱人口渴的馋咽。 小时候,在无处可藏的炎热中,有种茁壮成长的无限潜力,活动量大,体内水分蒸发快,常常会因此感觉喉干舌操,一分钱一杯或两杯的茶水便成了我止渴的最佳饮料。而今,随便你怎样寻觅,却再难发现它的痕迹了。那种消声匿迹的街头玻璃杯茶摊的印记,恐怕变成了80、90后们头脑中一种久远的传说。 现在,高节奏的社会发展,意味着过往的终结和新生活的开启,因此,人们已习惯于出门自带水杯以求卫生、方便、解渴。而且街头的超市和商店,各种饮料及冰茶比比皆是,早已取代了昔日的茶摊,如果说还能寻找茶摊的印记的话,只能在街边茶馆找到,但那都已经面目全非了。 曾经,那些不被正视的压力,都被压缩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现实中,日益收紧退休后的生活上升指数,高昂的房价,带孙、送孙读书、做饭。把伤疤当成勋章的我们,都被一点点吞噬了梦想的空间。让人变成为一个被钉在屋内的玩偶。 而城市茶摊现象,用一种文化为我们构筑起了精神乐园,讲透了恒久不变的人性。在这个精神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超凡脱俗、光怪陆离,但其实又跟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熙熙攘攘,三五成群的喧哗声,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在清晨时分再度响起。嘈杂的吆喝此起彼伏,搅动着初夏躁动的清凉。茶瓶、茶杯放在折叠桌上,躺在靠背的塑料椅上,扒开双脚,盯着往来的人群,盘算起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让人脸颊不由得泛起了微微红晕。那些挑担小贩、菜农的瓜果蔬菜在清晨的阳光下洒着一层诱人的五颜六色,让人不由得想要俯下身,拿起来凑在鼻子下闻一闻透着水汽的清香。卖黑市香烟和男性秘方药的小贩,拿着铅印‘六合彩’信息买吗的市民们都穿梭在各茶桌边,舞动着城市市民心态的欢乐。 久违的街头茶馆,这种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的茶摊,是在城市街边、树林、空地中开发出来的,几张折叠桌和塑料凳子就支撑着城市市民的生活休闲方式,三五好友、街坊邻居、同事同学在这种休闲方式下集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打法一上午时光,有的回家还不忘记捎上一把小菜,真是把市民生活过到了极致。 三、四元钱一杯的茶逗留半天,付费不大,平民消费的起。这种文化生活的形式,就是城市存在的意义。这种以市民休闲方式的街头茶馆,构成了和谐社会的氛围,正是为了让人们可以更好地生活。城市是因人而创造出来的,而非人为城市而生,是人赋予了城市以生命力。 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许多人以财富扫出一片天下,却在街头巷尾的茶摊里,凭着“有趣灵魂之人”的集散地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恐怕这是要算一个。 人的一生中,都有自己的欲望和生活环境,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与生活对弈。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明白在成年后,越过层层心理屏障将对世界的认知碎骨回炉、淬火重生的滋味。其中多少苦辣辛酸,冷暖自知。只是,不一样的经历,注定了不一样的人生结局,好与坏,都得照单全收,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也许就是常说的‘命运' 搁在往年,我是不大出门的,喜欢宅在家里自娱自乐,外面的喧闹,同学的邀请,慢慢地我也涉世到市民生活尚浅中,了解一些外边的世界,感知一些间接的人生。因为沉浸,因为思索,而外面的热闹又容易成为我个体的经验,常常读书宅在家中往往容易让人耽于想象。如是我便成为混迹于城市的市民生活中的常客了。 街头茶馆的涌现,折射出许多市民心态,在焦虑的时代下,每个人都会感觉有一种生活的压力和对社会诸多的不满意,并且会有意或无意地将这种情绪传导开来。大家谈到更多的是当今的人与社会关系,众口一词的破题思路在于;找到制度性利益平衡的关系,找到经济平稳发展模式,希望;公共服务到位,希望实现政府角色转换?希望;民主法治、社会公平,建立有效的公平博弈机制?希望;社会循环,能在平稳发展中完善自我纠偏机制,形成新的凝聚力。希望退休后取消双轨制,大病有保障;这种情绪下的震撼观感,能引起每个公民的情感共鸣。这不是略微’乏善可陈‘,而是’善莫大焉。‘。 一晃,已经六十五年了,寻寻觅觅、兜兜转转,眼看这人生就要过去一大半了。生活其实都不易,生命本多磨难。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美国有个畅销书作家叫芭芭拉•艾伦瑞克。在1998年,她为了体验底层人民的生活,决定亲自尝试在六个城市打不同的工。她隐瞒自己记者的身份、断掉了以前所有朋友的联系,只留下了100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结果她发现,穷人的生活只有两个字:权衡。权衡消耗了太多的精力、脑力和动力,变富基本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最终,花了太多时间、太多精力去打工的芭芭拉只会沦为一个工作机器,她无力去想、去做任何其他事情,直到情绪崩溃。六份工作的结局,皆是如此。这就是穷人的生活,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很难从这个循环中突破。 纵观我自己几十几年的变化,我一直在寻找分享过去了的历程。曾经那种天生的冲动导致我在少年,中年和心灵上许多遗憾。而退休后出现的空余,使我更进一步有了怀念的提升,青春与无知第一次可以在1972年,“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但是,生活会把每一个成年人打回原形,乃至我退休后又重新交换思想。 偶尔,与朋友在上档次的茶馆喝茶,扯到一些有关’品茶‘之事,就略知一些这方面知识了。切一杯茶,茶叶内含物质被开水冲泡出的汁液所呈现的色泽叫汤色。汤色有深浅、亮暗、清浊之分。以汤色明亮、纯净透明、无混杂的为好;汤色灰暗、混浊的为差。红茶以红艳明亮为优,绿茶以嫩绿色为上品。如果茶水泡好后放置久了,里面的茶多酚就会被氧化变色,呈深褐,茶水颜色变深。人们饮茶的目的就是借助茶叶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强消化机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凉之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 但是,在街头巷尾喝茶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茶馆的茶叶一般就是一二十元一斤,冲泡的水也是平常的自来水。然而老百姓喝它,喝的是一种叫过日子的状况,喝的是一种心态。茶摊上人手一杯茶,很是惬意,也很契合他们慢日子的调性,喝喝茶,打打牌、搓搓麻将,日子实在是太闲适了。 茶水钱也从过去几分、几毛涨到几元、几十元不等。看日子品质是提高了,大家也是愈加的会享受了,许多人点评这种街头市民文化都说是用茶水泡出来的城市,此处,随眼可见带杯、端杯的人。喝茶,喝出了人生的个性,从一些人手中的拿的茶杯就能看的出来,他虽不是一个精美的品茶人,但他喝茶是为了解渴聊天,有些人喝茶便是日子的品质和寻求,茶文明也是深化到了每个长沙市民的心里,有人调侃;假如你在大街上找不到的人,能够去街头巷尾茶摊上或茶馆试试,保不准他们都泡在茶馆里头了。 现在人们品茶是一种休闲方式的享受,也是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自然产物,或是一种解压方式。虽然喝茶人的心态各异,但我觉得还应该含有;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等。我现在变得喜爱喝茶了,喜爱在茶馆里头听听朋友论国事家事,论自己的沧桑,谈奇闻异事。喜欢在街头巷尾的茶摊上看看路旁边行走的人,看花遛鸟,看人生百态,感触城市市民文化和气味,也是观察到文化层次留白边缘上的笔触。 在喝茶当中,我看到许多鬓角染上雪白的人,看见在眼尾皱纹炸开了花的人,就此感叹,时光伴随我长大,也在催我变老,还使我变得更加成熟了。 如今,我敬佩简单的快乐,那是复杂的最后避难所。我常想;人活着,多研究人性,少试探人心。研究人性,你会看淡很多事,看清很多人,你会越活越明白,越活越通透,而试探人心,多半会让自己失望,寒心,乃至痛苦。我们经常说,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这说的就是人心会变。社会由人组成,社会的复杂,其实就是人心的复杂,人心的复杂,其实都是人性在作怪。 由年老而成熟,由成熟而悟出许多人性的本质,但不知茶友们是否赞成这样的说法呢?每个喝茶的人又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坐上茶桌呢,端起一杯茶的呢? 喝茶,真想选择一个优雅的环境、叫上几个知心朋友泡上一壶茶,说古论今谈天说地。纵观人生百态,不由得使我想起支配中国两千年来的儒家人生哲学,它的理论看起来是建立于“不自私”上面,话皆说得美丽而典雅,甚至表面上还仿佛很高尚,但实际上却是有许多问题的。它的缺陷最明显就是对老百姓的不公证。它规定了作人的许多义务,却不大提及他们的权利。一切义务仿佛都是必要的,权利则完全出于权贵以及天上神佛的恩惠。然而,当这些空洞和虚伪的教训束缚不住人心时,国民意识和道德便自然会堕落崩溃。现实早已把这种儒家人生哲学思想驳得体无完肤。 人群中、茶馆里、聚会的交谈中,大家议论最多的还是当今社会结构与利益的博弈。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公务员与非正规就业市场在工资待遇、福利保障、就业与失业指标等方面的分化非常突出,造成了许多社会结构性矛盾。 在谈论茶摊后扯上这些事,或许是反映市民中间对社会矛盾的真实看法,它会使你内心受到煎熬,并透支着你对社会的希望。这种想法,并不代表我是一个极端主义思想的人,我也没有那么卑微低贱,只是匍匐在现实的尘埃中,较理性客观的发表了一些看法,因为,单级的思想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吞噬所有观点的价值。是否招来了一些人无端的攻击,不得而知?如果是这样,’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什么叫成熟?有人说;明亮而不刺眼,柔软却很有力量。我承认,在情绪下有许多焦虑。但有幸接触到街头巷尾的人群,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思想上的盛宴。’焦虑‘这个名字就那样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从不刻意去翻动,他却已经在你心上千回百转,如影随形,让你避无可避,心痛到无法呼吸。 哲学家桑塔耶纳有一句名言:“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然而,真正看穿世界的人,必定是一个悲观的人。 往来无闲事,谈笑书与文 2020.6.9草 越吃越焦虑 文/查一路 我问一位研究营养学的朋友,吃什么才安全。他说,什么都不吃才安全。 西方一位哲人说,人应该像动物一样,有足够的食物和水就安然自乐,不必焦虑。眼下,食物是足够了。可是,吃,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最近,传出药品胶囊里含重金属铬,连吃药都吃得不安心了。虽然,有专家说,胶囊中铬含量很低。可胶囊是旧皮革中提炼出来的,难怪有网友借此号召全民锻炼好身体,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吃皮鞋。” 铬被检测出来,还有多少重金属进入了食品和药品没被检测出来?因此有句话很经典——“把中国人拍扁了,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 从若干年前的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塑化剂、瘦肉精,到如今的金属铬,一路吃来,让人如何不焦虑?因为焦虑,听说有苏丹红,我不吃禽类蛋类;听说有三聚氰胺,我不喝牛奶;听说有地沟油,我不去饭店;听说有塑化剂,我不喝饮料;听说有瘦肉精,我不吃猪肉。 如今胶囊中有了铬,我患了感冒,是不是不吃药啊?小作坊不可信,可大品牌着名商标同样坑你没商量,让人相信谁呢? 前方的路有太多风险,未来总有毒素在等着你,某种食品药品中,毒素在潜伏,尚待慢慢发现。今后日子里的质检报告关于某某食品药品里包含毒素的报道,总会源源不断。可是,为了生存必须吃下去,犹如打仗,明知有伏兵,还得前行,中国人吃得有点悲壮。 每天的“吃”,都叫人怕。一张口,一动筷子,心中总有些不安,说不定眼前的食物又隐含了什么毒素。不是我不小心,实在是防不胜防。城市里的人,不是自耕农,肉蛋奶、粮食和水果,食物与蔬菜,都是他人供给的,我在明处,他在暗处,受害者遭遇的都是暗算。 想减轻焦虑,设法提防,于是就关注各大网站食品质检新闻。每一条类似的新闻都让人触目惊心。可怕的是,待到发现,自己已成了受害者。虽然,事后商家被象征性地处罚,可是消费者已成受害者,目前,还没有听说有机构为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消费者讨还公道。 为吃焦虑,我问一位研究社会学的朋友,为什么有良知的商家越来越少?他说,坏就坏在这里,有良知的商家大都被无良商家淘汰了。我问一位研究营养学的朋友,吃什么才安全。他说,什么都不吃才安全。 本来,我有早餐吃蔬菜的好习惯。某一天,妻子见我这么吃,很不以为然,她说,你这么孬吃,非得吃出毛病不可。我反驳,宋美龄每天早餐都吃蔬菜沙拉,活了106岁,这是营养健康的好习惯。她教导我,那时的蔬菜没有化肥农药,绿色纯天然,现在的蔬菜农药残留你知道有多少么,多吃等于比别人多吃了农药残留。如醍醐灌顶,我不能再吃,不吃才安全。 真是越吃越焦距,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吃药怕金属元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 七夕是今夕 文/子轩 烟水亭旁美丽如画的仙境,瓷青的衣襟浸着满满花香。燎烟淡淡,鸟语悠扬,华丽的锦衣却来回抖动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眼角嵌满了泪,恨是不能相守,泪似珠双垂。 记得,去年今日,她织了布,满酒盈樽,喝到鹊群起,她才恍然若醒。有谁知道,那酒入肝肠,仍是愁思难消,反化作相思泪;有谁知道,七夕将至,她心难耐,就像六月的波纹散发的热量,焦虑排遣不去。 天地之隔,银河相阻,四季流转,日夜交替,而七夕恍若隔世。忘,淡何容易,青色丝绦绾就的心结从未解打开过。牛郎依旧是她的牛郎,青衣布衫,在落日田头,断鸿声里,抑或辛勤劳作,亦是无语凝视天宇,思慕着未了的心愿,未尽的缘。只可惜,牛儿走的匆匆,没能伴得撩开雾,相聚之日。鹊群,惊空而过,撕裂了灼红的彩云,她知道,今晚难眠,而明日的相聚又积织了多少企盼。 斜阳西下目极千里,银河浪远,她是在感悟生命如斯吗?琼楼中站立了那么久,黄昏的欹华流仙果真那么耐看。夜静到可辨听桐叶坠井之声,寒到薄衾难以抵御,她又何再三起身?然后落坐。沉静在焦虑中,心燥的无法合眼,掩门而泣的哀号,是如此痛苦。忘,她何曾有过,那黎明永无止息的等待,她已熬过数载,只记得青了黛眉,染白了双鬓,眉宇间多了几分愁思。 鹊群,跨过银河,架了爱桥。又一次与你靠近,双手合十,祈求神明,请给我多一分钟的相聚。梦里无次听见,你的召唤,来自真正的天堂人间美丽的草堂。谁说爱不与重逢,将爱贴进你的呼吸,这一刻,葡萄树或许有我们的呢喃。 |
随便看 |
|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