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本末论 |
释义 | 诗之起处,名曰破题;锋之起处,名曰破军;政之起处,名曰破蠹;谋之起处,名曰破心。破题之于诗,诗之所寓,罢,熠然生辉;破军之于锋,锋之所用,罢,三军可破;破蠹之于政,政之所行,罢,国治民泰;破心之于谋,谋之所的,罢,人世皆勘。凡此四者,皆而一也,本末之缘也。本则定末,末则妨本,故可言之本末之论也。 凡本者,不可离矣,犹谷粮之属;者,不可缺矣,犹醇馐之属。舍本则人不生,去末则人乏性,故言此二者或不可几缺。昔鲁鄙齐,置本而倒末,以为天下笑;臣修文不修德,上采之文,乃成其恶,亦增笑尔。乃曰:“因本果末。”世之事,无本,则末无论,无末,则本未果,世常然,人亦如。明者,始其本,而亦忠其末,次者,始其本而弃末,愚者,舍本并末,此之谓逆天而行。 再言曰:“行百里者半九十。”此之谓始终之辩。齐桓贞观皆王天下,其终则烦,又曰:“本始终末。”凡重始轻忠者,必难得天年,乃至重末轻本者,必有后患。故以始,始其所始;以终,终其所终,此本末之辩也。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美文阅读>> |
随便看 |
|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