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散文

新娘散文(精选13篇)

趣赏猴联

文/琳瑶

我国有不少咏猴诗,而且也有许多嵌有“猴”字的趣联。猴年赏猴联,妙趣横生,别有一番情趣。

有一新娘,才貌双全,新婚之夜,几个生员(秀才)来闹新房,本想捉弄她一番,谁知新娘早就看透了这些人的心思。于是她抢先说道:“感谢诸君前来助兴。文人相聚,不可无雅兴。我想出一上联,劳各位来对。倘若对上,各位便依然在此欢聚;倘若对不上,便请早早散席,各奔东西。”众生员听说要对对子,觉得乃小菜一碟,便齐声应好。这时,门外正在舞狮子。新娘即景出联:“弄子弄狮,如此假头皮,难充真兽。”这里“弄子”是名词,指舞狮的人。众生员一听,抓抓头皮,一时对不上来。等了好一会儿,新娘见还没人能对,笑道:“实在无人能对,还是让我来帮你们来对句吧!”随即对出下联:“画师画猴,这般无心腹,枉作生猿(员)。”众生员一听,都十分明白新娘是在借“生猿(员)”谐音之巧来将大家类比为一群猿猴,他们一个个满面羞愧,此时此刻,闹洞房的兴致一点也没有了,只好羞愧而散。

据传,明朝大学士解缙年少时聪颖过人,人称神童。因其才学出众,年方十九岁就考取进士。某日,他应邀赴宴。席间,一个自命不凡的老臣对解缙的才华十分妒嫉,处心积虑地想要奚落他一番:“解学士,老臣有一上联,能否对上?”解缙笑道:“请赐教吧。”只听得那老臣阴阳怪气地出了上联:“二猴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对锯”与“对句”谐音。解缙一听,便知老家伙竟然在骂自己是小猴子。他并不示弱,略一思索,便道:“晚生对上来了,但恐令大人不快。”那大臣道:“但对无妨,但对无妨!”于是,解缙不卑不亢地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解缙同样以谐音之巧,借“出题”与“出蹄”谐音大骂对方为老畜生,用“老畜牲”回敬“小猴子”,如此以牙还牙,真可谓对得工整,骂得痛快。老臣与晚生对句,本想借此先机占个便宜,没想到竟然反讨没趣当众出丑,可又不便发作,真是好不窝火,而在座的旁观者则无不笑破肚皮。

明代海南有个才子叫丘睿,少年时聪明好学,后官拜文渊阁大学士。有一次,在邻居家菜园边上玩耍,眼盯着菜园里红彤彤的长熟的番茄,馋得直流口水,便想摘几个尝尝。可是,看菜园的老伯伯正在菜园里挥舞着锄头挖树根,他只得另想办法。聪明调皮的丘睿想了半天,便找来一根一头带钩的树枝,悄悄地伸到篱笆缝里去钩番茄。这情景,早就被看园的老伯伯看见了,他想故意逗逗这个小调皮。于是,一把抓住了树枝,隔着篱笆说:“你这个孩子,想吃番茄了,干吗要这样,我出个上联你来对,如果能对上,管你进园吃个够,要不嘛,可别怪我不客气!”小丘睿听了,急忙叫老伯伯快出对联。老伯伯笑着说:“猴孙子,拿棍子,伸进篱子钩茄子。”乍一听,这出句很简单,但真正对起来,也不大容易,这13个字,把小丘睿的行动全概括了,而且每个名词都以“子”字作尾,别具一格。丘睿听了,瞧瞧老伯伯,眼睛一眨,对句便脱口而出:“伯爹头,扛锄头,走到田头挖树头。”“好!”老伯伯听了以后,连声夸赞,马上打开菜园的门,让丘睿吃了个饱,并且告诉他,以后馋了就来吃,不必再偷了。

风俗谈(完善版)

文/曹含清.

我过年回家的时候为父亲带回一瓶好酒。好不容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父亲握着酒瓶将面前的青瓷酒盅斟满,一股醇厚的酒香四处弥漫。父亲喝酒的时候,端起酒杯有意无意地将酒盅轻轻一倾,洒到地面上一些酒。我看到那幕场景十分不解,心想这么好的酒倒在地上实在浪费。我便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微微一笑说这是家乡的风俗,遇到节气喝酒之前,将酒洒在地上一些,是让天地与鬼神先喝,是对天地与鬼神的尊敬。父亲的话让我想起形形色色的风俗。很多风俗已经被时代甩在生活的边缘地带,我们这一代人更无暇理睬它们。

谈起家乡的风俗,我想主要说说婚丧嫁娶的风俗。我对其它风俗知之甚少。

村里假如有媒人给未婚男女牵线搭桥,事成之后媒人就会成为男女的亲戚,逢年过节来往不断。结婚那天媒人会被请到宴席的主座位置,酒宴上也总少不了一盘红烧大鲤鱼。因此在我的家乡想吃红烧大鲤鱼是想为男女撮合的代名词。结婚前,男方的父母央请算命先生根据双方的生辰八字测算良辰吉日以及诸多禁忌。结婚前夕洞房的喜床上整整齐齐地摞上鸳鸯被与鸳鸯枕,还要在被窝中撒上一把核桃和一把大枣。民谚说:“一把核桃一把枣,小孩儿追着大孩儿跑”,寓意新郎新娘早生贵子,子孙满堂。当晚,新郎还要请未婚男士压喜床,甚至有调皮捣蛋者尿床冲喜。

结婚当天,有些人生肖属相与新郎新娘相冲,就不能迎亲送嫁,譬如鼠冲羊、马、兔、鸡,牛冲龙、马、羊、狗等。大概属相理论类似时下盛行的星座学说,脾气性情、言谈举止不同的人呆在一起龃龉不合,容易发生冲突。迎亲与送亲的队伍中都会有一个压轿孩儿,年龄大多十岁以下。我六岁的时候担任过这一角色。当时是本家族的一个个姑姑出嫁,我抱着一盏大红绸布裹着的台灯,和新娘一起坐在拖拉机挂车上。那时候农村迎亲用的车辆大多是拖拉机挂车——我母亲说她和父亲结婚的时候用的是马车,不过现在结婚用车都是汽车了。长辈们嘱咐我说拖拉机挂车停到男方家门口时我不要急着下车,将会有人递给我一个红包。假如红包摸着太薄,即红包里装的钱太少,我要继续索要。按照风俗,我不下车新娘是不能下车的。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重要。

当路过岔道、石桥、坟墓的时候,放鞭炮的人会燃上鞭炮,驱赶邪祟。到了男方家以后,拖拉机挂车先停在大门口。一个中年人点燃一挂长长的鞭炮绕着挂车绕圈,哔哩啪啦的乱响。我紧紧捂住耳朵,觑到一名男子一只手攥着铁钳夹着一块烧红的烙铁,另一只手端着水碗向烙铁上浇水。烙铁着水后呲呲的响,冒出氤氲的白烟。我稍大之后,对这种吊诡的风俗好奇,向长辈们咨询,他们说世世代代都那样做,前车有辙,后车有道,他们也不知道原委。我们继承祖先生活在大地上,也毫无理由地沿袭着祖先创造的风俗。

说到这里,再回到二十多年前我当压轿孩儿的那一天。在鞭炮的白烟中,我坐在拖拉机挂车上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名穿着新棉袄的妇女笑盈盈地走过来递给我一个红包。我一只手接过,顺手一摸,感觉很薄,便说:“我还想再要一个。”那妇女微微一笑,顺手又递给我一个说:“孩子,下车吧。”我又说:“我还要红包。”妇女露出尴尬的神色。周围看热闹的人哄然笑了,笑嚷着说:“快拿红包来,新娘还要下车嘞。”妇女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果塞进我的口袋,笑着哄我说:“孩子,下车吧,屋里还有一堆糖果,现在一群孩子在抢着吃。”我听后一骨碌从挂车上跳下来,向着屋子里面跑去。新娘在纷纷扬扬的彩纸中被新郎背下了车。

结婚那天,新郎忙得脚不沾地。白天要迎亲劝酒、拜堂送客,晚上还要应对亲友们闹洞房的奇招怪术。有人给新郎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新郎回答错误便俯身在地当骡马让新娘骑,或者脱光衣服,脸上贴满纸条。不过现在很少会看到那种闹腾而生猛的场面了。

家乡婚嫁的风俗我不再赘述,接下来我要说一下丧葬风俗。我以为家乡丧葬风俗以慎终追远、惩恶扬善为宗旨,并重习戒律,勾勒生活的愿景。

死者弥留之际亲属为其穿上寿衣,断气之后亲属号丧,并到十字路口焚烧纸钱送路。停尸三日后出殡。据说这三日内死者的灵魂一直在宅子周遭游走。尸体前亮着一盏青油灯,昼夜不灭。青油灯好像象征着人生,灯油像是人的时间与精力。随着日月流转,灯油分分秒秒地消耗。灯油耗尽了,灯灭了,人的生命也终结了,曾经照亮世界一角的生命之光黯然熄灭。

出殡前夕,唢呐队在门前吹唢呐,死者的亲友在灵棚下鞠躬致哀,子女、女婿、外甥等亲属会在灵前进行庄重的祭拜。

出殡当天死者的长子要扛着招魂幡在棺材前摔老盆。老盆是我们常见的黄褐色的瓦盆。蹊跷的是老盆下面钻了个窟窿。老人们说人生前污染了多少水,死后到阴曹地府都要用老盆喝下去,留个窟窿就是以便喝的时候污水淌出来,也算是在阎王爷面前弄虚作假了。这也告诫活着的人要节水节物,不要暴殄天物。

死者入土后,那些花花绿绿的纸活也被焚烧,有房屋院落,有丫鬟奴婢,还有聚宝盆、摇钱树等。假如真有冥世,死者不必辛苦操劳,不必再为生计发愁,将过上富贵荣华的生活。

丧葬风俗中还有“烧七”的仪式,即自死者离世后,每隔七日要在坟墓前烧纸祭奠,直至“七七”。据说“七七”之后死者的灵魂已被超度,可以投胎转世,归入人世轮回。

家乡的风俗像是模板,也像是戒尺,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总而言之,风俗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祈愿,它们散发着古老的气息,闪动着诡谲的魅影。尽管我们对它们难以理解,但对它们报以温情与敬意。

新娘

文/情凝紫眸_小妖

今天是她大喜的日子,从天边泛起微光开始,雨不停的下。当然,她小时候并没有骑过狗,朋友说吉日润泽,是个好兆头,象征着以后的生活也会过得很滋润。也有老人家说,结婚下雨,是上天派龙来朝贺。这些,她都不在意,她只知道,今天开始,她和他将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开始新的生活。为彼此的未来而努力,充满期待,朝着未知的明天携手共进。

下雨的天气有点冷,她的礼服是一字肩的,小巧的肩和好看的锁骨暴露在寒风里,然而她的心是暖的,他站在她的对面,没有客人来的时候,就微笑着看她,那双眼睛,就是她的阳光。

大多数女孩子,都曾幻想过自己结婚时的情景,穿什么样的婚纱,捧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仪式,身旁站着怎样的一个男子,出门的时候会不会抱着爸妈大哭一场……这种幻想,或许会贯穿整个青春的年华。

婚礼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最初的憧憬,到获得承诺的喜悦与幸福,再进入繁杂的筹备工作,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后一家家的去派送请柬,吉日将至时的紧张、激动,真正到了婚礼那天,却发现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激动和紧张了,因为这一整天的行程都会排得很满,要操心有没有什么遗漏的环节,安排花车,招呼亲友,化妆做造型,打理婚纱,各种祝福的短信、电话、QQ、微信,迎娶,花车游街,一对新人和亲朋好友拍照留念,又匆匆赶往酒店,吃过饭得赶紧回去为闹洞房做准备……一切都仿佛刻在了时间轴上,一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跟着这个轴转。当然,开心是必须的!

她很聪明,及地的婚纱裙摆里,是一双平底的鞋,这样迎宾的时候才不会站到脚痛。不过,这种方法也得看人,如果新娘个子较小,大多不会选择,因为无法让婚纱的型更完美。她没有这种担忧,像一支雨后的花,婷婷立在那里。

婚纱,是为女人打造的最完美的设计,每一位新娘,结婚当天都会是最美的公主。婚纱的款,如此贴合她的身材,性感的肩,纤纤的腰肢,蓬蓬的裙摆,头上的珠花,和那些蕾丝装饰,让化了淡妆的她更加楚楚动人。她的笑一直很温婉,小家碧玉的娇柔,惹人怜惜。

亲朋好友陆续前来道贺,她需要在长辈的提示下,一一打着招呼回应,忙碌、喜悦、疲累,太多的人,其实并不能一一记住。一场婚礼,新娘,总是最耀眼的主角。小孩子们总是喜欢看新娘子,因为新娘,总那么美!当然,他们也喜欢新娘子手捧的盘子里的糖果,有顽皮的孩子,甚至会伸手把盘子往下拉,方便寻找喜欢的那一颗。婚姻生活就是他给她的糖果,今天她终于能拆开花花绿绿的糖纸,去品尝里面的滋味。

有朋友来了,停下摩托车,从庞大的雨衣下艰难地钻了出来,弄得长发一团糟,赶紧拉了外套的帽子蒙在头上。她微笑着迎视着,朋友是特地赶来道贺的,只想与她一起喝一杯带着祝福的喜酒,无奈把自己弄得太狼狈,所以站在那里总有些羞涩,躲着摄影师的镜头。朋友小心翼翼地问是否能和她喝一杯,她微笑点头,酒喝了,祝福送上了,朋友又匆匆赶往下一场婚礼,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站在对面笑迎宾客的那个他,将成为她最亲密的人,没有血缘却要相伴一生的家人,他承载着她一生的幸福。今天,她是最美的,在他的眼里,每一天的她都是最美的,他永远的新娘。

峨山印象

文/刘虹

我非常喜欢有水的城市,一个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有了女人味,有了很多的柔情。安徽芜湖是一个有水的城市,美丽的镜湖在繁华的闹市中央。微雨中垂柳依依,轻舟荡漾。坐在湖边可看一湖银波,高楼蒙蒙的倒影,还有一弯拱桥,听几声鸟鸣,还有城市的嘈杂。峨山是芜湖以南的一个小山村。我没有去过江浙皖一带的山村,无缘一睹水乡秀色,跟随铁路建设的步伐来到峨山,其旖旎让我对江南水乡略见一斑。

峨山多水,大大小小的池塘都扑楞着鸭子快活的翅膀,而且有水的地方就种着莲藕,大到成片的荷塘,小到三两米见方的泥洼,都可见碧绿的荷叶秀挺地托着一朵朵鲜妍的红荷。还多菱角,一点儿大的池塘,也会见一叶瘦长的小船,撑着长长的竹竿去打捞菱角。

峨山多雨,雨飘洒着细细的情思,恨不能把满怀柔情都给大地。她在屋檐下低语、山野里轻唱、井盖上弹琴、池塘边吟诗,轻轻梳洗着绿绿水稻,柔柔抚摸着青青竹子。

峨山多竹,漫山遍野都是,一棵棵青翠挺拔亭亭玉立。轻风吹过,竹叶哗哗,如一群身着青衫的妙龄女郎在打闹嬉戏。沿林间绿径缓缓前行,心情幽然明净,恍然觉得置若仙境,忘却人间虚华。翠竹中有红瓦白墙的人家,阳光透过密密的竹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农家小院,一只只肥鸡追逐着满院戏耍,有头发梳得光净的女人扬起胳膊追打。

峨山多木槿花,墙头院角,池塘边,路两旁,甚至稻田的分界线都种植着木槿。紫红色的木槿花缎子般炫目,在雨中向行人含羞带笑。在城里“火柴盒”里蜗居久的人,初到这里会欣喜异常。云白天蓝,空气宜人,定会被这迷人的美景陶醉。

清晨,有三三两两挎竹篮的女人去村口的池塘洗东西。她们边洗边说笑边用手撩拨着水面。还有一群群鸭子,翅膀用力拍打着水面,激起水花四处飞溅,伸长脖子兴奋地呱呱乱叫。在这池塘奏鸣曲中,是一幅城里没有的宜人景象。

峨山人很富裕。别墅式的两层楼,顶上铺着红色的琉璃瓦,外墙贴着白色的墙砖,宽敞明亮的玻璃窗可一览四季美景,房前屋后植着各种花木。年轻人都出去经营茶叶生意,只有老人和孩子守着这美丽的院落。

冬天取暖的用具很与众不同。一个木制的扁桶,比床高些,上边一半有盖子,恰容一个人坐在上边,腿放进没有盖子的这半边,底下铺有像北方取暖的炉子里用的那种钢条,可供脚放在上面,钢条下可放一个小小的瓦盆,里面有三两截烧红的木炭,当地人称之为火桶。有一次,司机小李大呼小叫地冲进会议室说:“刚才把我吓坏了,我把门一推,看见房东女人坐在桶里,我想,呀!洗澡咋不关门呢?再一看,啊呀!还穿着衣服,我赶紧出来了。”我们听后都哈哈大笑。

峨山人婚娶也另具一格。很多地方婚娶不能过了12点,可峨山偏要到12点以后,听说以前都是在晚上。大清早就听见阵阵鞭炮声,隔一会儿响一阵,可新娘并不着急出门。直到过了12点,才见娘家叔伯抱着新娘,上了门外等候已久的花轿,新郎并不亲自来接新娘。

花轿是木头做的,前面是两扇轿门,雕有吉祥图案,其余三面是雕刻精美的花窗,轿上面是披红戴绿的四面宝顶。新娘上了花轿,就有人从外面锁了轿门,却把钥匙给了新娘。众人抬起花轿、挑起陪嫁担子,还有一个小姑娘背着个马桶,里面放着10元钱。动了身,唢呐在前面吹吹打打,亲朋们前呼后拥,绕过红红的木槿,穿过青青的竹林,热热闹闹向男方家走去。

花轿被抬到院子中央,男方家的亲戚围着花轿说笑,没有见过新娘的猜测着新娘的模样,却不见新郎。过了很久才见新郎从屋里来到花轿前低声细语,可里面不见动静,新郎摸出几张崭新钞票从窗格递进去,新娘仍不见动静,新郎又摸出几张递进去,新娘依然不见动静,新郎再次摸出几张,终于新娘把钥匙从窗格里递出来。就有一个妇女嘴里念念有词说着一些吉祥话,打开了轿门,几个孩子飞快地冲进轿内抢走压轿的红包,新郎好不容易抱着新娘喜滋滋入了洞房。

夜色渐浓,客人们陆续离去,只有稠稠的竹叶好奇地探望新人的窗口。不知何时,一弯新月悄悄爬上山头,美丽的峨山,在这个温柔的夜晚渐渐进入了梦乡。

简朴的婚礼

文/查鸿林

我们那时简朴、大方、热闹的婚礼,确实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和妻结婚整整30年了,看到如今操办越来越奢华的婚礼,想起我们那时简朴、大方、热闹的婚礼,确实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越发感到有亲切、自然、传统的意蕴。

那时家里不富裕,我又是长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了置办好结婚家具,父亲早早就计划在自家的院子里栽上两棵泡桐树。泡桐树生长快,一年长一大圈,三四年就能成材,每当稍微闲着的时候,父亲就在泡桐树边转悠,浇水、捉虫、修理枝叶,完了还拍拍它:“快快长吧,指望你成材啦。”

泡桐树还是比较争气的,4年时间就长得一抱粗,父亲找来木工,小心翼翼地把树砍倒,锯成大衣橱、五抽橱尺寸般大小的木筒子,抬到阴凉透风的地方晾干。再请来木工,加工成木板,制作家具。家具完工后,请油漆工根据需要油漆成自己喜爱的颜色。那个年代,谁家请木工和油漆工制作一组新家具,也就等于向外界透露一个重要信息:这家在准备娶媳妇办大事了。

临到结婚的那天,基本上是按照传统习俗迎娶,讲究吉利。迎亲就一辆客货两用车,车窗上贴着大红的“囍”字,新娘和伴娘坐前排副驾驶的位置,抬嫁妆的人和嫁妆都在车厢里,炮仗一响,“浩浩荡荡”向婆家奔去。我记得那是中秋节后的一个吉祥日子,请来同学的父亲当厨师,配上两个辅助的下手,从邻居家借来几张大桌子和厨具炊具,屋子里摆不下就放在院子里。买菜、洗菜、切菜、配菜、炒菜、端菜,井然有序,一点不乱。整个宴席也就那么七八桌,还分成中午和晚上,恭贺、道喜、拉家常,其乐融融,个个脸上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我们在家长的引领下,向客人们敬酒答谢,程序很简单,但是很真诚、很亲切。

婚房也很简陋,没有套房。条件好点的人家也就一间周周正正20平方大小的房子,条件差点的就那么十多个平方,一般还是和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后来,条件稍微改善一些,我就在父母住的后面有了一间16平方米的平房,用纤维板装个吊顶,白涂料粉刷一下墙面,做个水泥地坪,摆上新家具,婚房就布置结束了。

晚上,喝喜酒的远道客人们渐渐散去,天色渐黑,几个要好的同学和年龄差不多大的亲戚开始闹洞房,什么新娘给新郎点香烟、用红线拴颗小糖相互咬等等,很有地方特色和风情。年龄大点的阿姨也相信“新娘三天无大小”,趁机起哄,坐在新娘身边,拉着新娘的手说起好来:瞧得新人脸,长长瓜子脸,子孙绕膝边;瞧得新人耳,两耳生得圆,荣华富贵万万年……瞧得新人腰,大红衣裳绿荷包,一装枣子二装糕,来年生个大胖小,新郎不掏我来掏。阿姨伸手掏新娘口袋里的枣子、花生,在相互拉扯中,一阵拍手,哄堂大笑,你夺我抢,闹洞房达到高潮,在一片笑声中,客人们开始散去,婚礼也就结束了。

30年,光阴似箭。在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个时代,我们按照地方风俗办的简朴婚礼,是对地域民风民俗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刚解决温饱的年代,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给已经千辛万苦养育四个子女、仅靠工资收入的父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秉承勤俭持家、宽厚待人的家训,凭着自己的双手,和妻子共同缔造了一个温暖的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车子、富足的生活、有教养的孩子。我也时常和女儿说起这些往事,并不是要求她们降低现有的生活标准而去过那样艰苦朴素的日子,只是想让她们知道:时代在变迁,人类在进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地方民风民俗不是奢华生活所能取代的,更不能用现代文明的幌子来掩饰。

幸福的新娘

文/xiangrikui

寒冷的风吹着,远处一排排梧桐树上橘红的叶子还是那样浓密,暖暖地向远方延伸着,一直流向远处的天边。洁白的婚纱,美丽的新娘,甜蜜的笑,我们和新娘打着招呼。

大象搬家,那几个醒目的大字一晃而过。几年过去了,是否在今天这个好日子里,远方那遥远的山村也正在举行着婚礼,那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现在正是幸福的新郎,满脸羞涩的新娘也在甜甜地笑着,新娘红红的衣服像火一样,映着新娘娇美的面庞,新娘的脸颊上泛着红晕。那远方的新娘多么幸福!

几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天,两个白白净净的男孩在搬着家,一脸的稚气,稍稍有点儿腼腆,却扛着几百斤重的东西楼上楼下地搬着。他们离开自己远方偏僻贫穷的山村,离开温暖的家,带着自己的希望,带着父母的牵挂和思念,来到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

在他们安静而偏僻的山村,男孩21岁还没有结婚就是剩下的了,他们两个一个16岁,一个17岁,好好地干上几年,就要回到家乡,娶回自己美丽的新娘。

冬天的寒风中,他们擦着汗水,他们踏踏实实地生活着,实实在在地生活着。在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里,他们用自己柔弱而又坚强的肩膀扛起自己的希望,扛起父母的希望,扛起一个家的希望。

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依然如旧,他们默默地离开了,回到了自己久别的山村,回到了熟悉而又亲切的山村,家乡的温暖、亲人的温暖、山村的温暖将他们包围。

遥远的山村里,那笑声笑语应该正一阵阵从山村飘向远方,飘向这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温暖着冬天的严寒,融化着冬天厚厚的积雪。小伙子正在看着自己美丽的新娘,幸福地笑着,幸福的新娘正在甜甜地笑着。

在寒冷的风中,我感受着远方的温暖,远方的幸福……

新娘和狗

文/暖月

娇娇要出嫁了,她是大伯的二女儿的大千金,家里请人择了良辰吉日邀请了众多亲朋好友,张罗摆起了酒宴,虽说不是什么阔绰的人家但也料理地热热闹闹,布置地井井有条。

正是入冬以来小雪节前后的日子里,冬日里的风肆意且带着渗骨的冷,农村里的山低低矮矮亦是抵挡不了这种寒流的侵入。

我娘家的房子和二姐家住得也算近,同时傍山而居,相距大致五百米的样子。小的时候我们姐弟常去二姐家和娇娇静静(娇娇的妹妹)玩耍,虽然我是小姨也只不过比她们才长两三岁,是非常好的玩伴。

那时二姐家并不富裕,住在一个“敞院”里。偌大的院子只有一间屋子,没有大门和围墙,其它可住可用的地方就是依山体挖出的三四个窑洞,有一间可住人,其余用来装粮食和杂物。

这些碎小的记忆也就停留在十几岁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娇娇和静静都长得白白净净,胖嘟嘟的脸蛋有点“婴儿肥”的模样,但都看起来喜气可人。娇娇喜欢“咯咯咯”地笑,像一串风铃在风中响起,两个脸蛋上有深深的酒窝,眼睛笑成弯弯的月亮船。

时间老人甩着皮鞭追赶我们,在岁月行进的路上我们各自上学工作成家,也就慢慢少了联系,我也是偶尔回娘家却很少去二姐家,间歇地问问娇娇的境况,说是初中毕业上了(3+2)的师专,毕业后在移动公司做客服······而就在这期间二姐家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两三年间兰州新区被定为国家级第五个新城开发区,我们所在的区域被划为东线发展区,于是农民的地被占了补了钱,人们拿钱盖了很多房屋,不久的将来有很多企业用地还要通火车道,房子也要占去。二姐家也从此变成了有钱人,盖起了一座封闭的堂屋,红砖绿瓦,飞檐雕栏,富丽堂皇,又在屋外盖了好多房屋都是用楼板架起,银白色的铝合金门窗,里面的装潢亦是吊灯,壁纸,装饰样样不少······无不显示阔气的张扬。

这是一种风气,不光是二姐家这样疯狂盖楼盖房,整个村庄甚至整个被划为新区的乡镇都是这样的跟风。人与人见面打招呼都是:“哎!你盖了多少多少平米呀?”“哇!这下你发了······”

就这样,幸福突然从天而降,追求金钱财富的欲望充斥着每一个人的眼睛和内心。村里的人们都从贫穷变得富裕起来了,走路时也挺起了胸膛,昂起了骄傲的头。而此时的娇娇和静静都各自在外打工,不知道爹妈给她们盖了多少房子。夏天的时候在弟弟的婚礼上见到娇娇,她已长成了大姑娘,不是记忆中那个可爱捣蛋的小女孩了,女儿家的矜持和腼腆已经在她成熟的脸庞浮现出来。见我只笑笑说:“小姨也来了。”深深地酒窝里盛满了女儿家的娇羞。二姐和二姐夫亦是满脸的喜悦,那还是个六月飞雪的季节,二姐夫说起娇娇的婚事定在冬季,我只觉时间过得快,一直以为她还小,如今也要嫁为人妻,却忘了她其实只比我小两岁而已,那日见娇娇与她谈话间随意打量了一下:漆黑的头发只扎成简单的马尾随意拖在背上,一身淡雅的水清蓝牛仔,一双黑色休闲鞋,身材依然像小时候一样微胖,整个人看起来很简单也很朴素。她没有像其他城里打工的女孩子一样浓妆艳抹,美瞳,高跟,紧身衣······也没有因为家里条件的好转而变得不可一世。依旧那么甜甜地笑,柔声的说,朴素的活。

我们在娇娇出嫁的前一天就去了二姐家,冬日里的寒冷固然挡不住这喜庆的日子,帮忙的伙计们已经开始准备第二天酒宴上的肉和菜了。厨房里女人们的喧哗声,堂屋里男人们划拳的吆喝声······这声声的助阵让喜庆的气息弥漫在整个村庄的上空,当亲朋好友来的时候还有专人放鞭炮迎接。

我们去的时候是下午四点多,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们正要被迎到屋里时,一黄一白两条狗摇着尾巴欢快地跑近我们,蹭着我们的腿,用舌头舔来舔去,我正准备躲闪,二姐笑着说:“它们不咬,别害怕。”我这才放松了警惕,见它们半张着嘴,发出“哈哈哈”的声音且有一股一股的白气冒出。它们像孩子一样在我的脚踝处又蹭又舔,它们大概能闻出我们是这家里的客人或者是娇娇亲近的人们。

我想,这狗天生是有灵性的,它们机敏的嗅觉就如人的第六感,是相当敏锐的。

我们被招呼进了西屋,也就是娇娇的闺房,屋子收拾得敞亮,白底粉色小花的壁纸墙面上分别挂着几幅装裱过的画:一副是大树,房屋,篱笆墙,远飞的大雁;另一幅是伤感落泪的卡通少女在星光璀璨的天空下;还有一副是她的自画像,本以为是买来的,后来听二姐说是娇娇自己画的。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的她也是那么喜欢画,说起来也是一个很内秀的女孩。床上已经放了很多嫁妆,被子,毛毯,枕巾······大宗的物品已经到了男方家里,靠墙的位置放着红色的皮箱,锅碗瓢盆,茶具······正所谓的“全嫁妆”。屋子中间放着小铁炉,炉膛里正燃烧着红红的火炭,那火焰吐着火舌。昭示着喜庆的日子。

在我们的风俗里嫁女儿实则不是喜庆的事,爹娘要把养了二十几年的闺女嫁给陌生的另一家,想想那是掏心掏肺的事,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也是了却了父母的的一桩心头事。说话间二姐和二姐夫与我们打招呼,当我们坐定时,刚才那一黄一白两只狗也进了屋子,随即卧在了火炉旁,大概也是怕冷或者是想听听我们在聊什么。

二姐眼睛红红得像是哭过,进来也是强笑着与我们说话,手里还抱着一个缝了一半的被子里罩,说着倒了茶水,端了瓜子给我们,说着:“还有一个被子的里罩给买的红色的怕娇娇不喜欢,我给换个白底小碎花的,你们先喝点,我先把这活赶一下。”二姐夫明显比之前发福了许多,说话时的语调也有财大气粗的气息透露出来,但此时的眼神是黯然的,眼里含着泪,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心情。

他嘴角挤出淡淡的微笑与我们点头致意,随即拿过一个小凳子坐在那两只狗跟前说道:“娃,一天别再乱跑,人这么多把你割了肉吃······”说着用手抚摸着那只黄狗,像对自己的孩子说话一样。我看着那一黄一白两只狗吃得毛发贼亮贼亮,浑身一副饫甘餍肥的美态心里顿生莫名的嫉妒。

二姐夫抚摸着那只黄狗说:“她叫开心,是娇娇在省城上班时捡的一只狗,当时有人将它扔在马路牙子,瘦成皮包骨浑身脏兮兮的,娇娇刚好经过看着可怜就抱它回去,给它洗了澡,带它去了宠物医院做了体检,还给它起了好听的名字:开心,也就是准备结婚的前些天辞了工作,将它从省城抱回了家。回来后,家里本来就有一只白色的家狗,想不到它们居然能够和睦相处。那只白狗叫菲菲喜欢挑食,所以没有黄狗吃得结实长得漂亮。”我听着二姐夫说得话,看见那只白狗斜卧在火炉边眼睛微闭着,耳朵时而抖动一下,似乎能够听懂我们在谈论她。

“它看起来心情不太好。”三姐打趣地说了这么一句,二姐夫说:“这两天娇娇忙着买东西,它们俩焦急的神情都写在眼睛里了,只要说:开心,菲菲,娇娇来了。它俩就飞也似地往大门外奔去,像人一样顾首起盼,好久才进屋······”

开心一直在二姐夫怀里蹭着,像个爱撒娇的小女儿,眼里满是柔情。

虽然二姐夫如此这般地讲述着这两只幸福的狗,它们在这个家的待遇就跟孩子一样,我亦然不屑,大概我本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吧,我们那有句俗话这样说:“猫腥狗臭,女不养狗,男不养猫。”所以我也只是对爱猫狗之类的人产生艳羡的情结。

我们聊了许久已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帮忙的人已经端上长面(类似于臊子面),我们边吃边聊,三姐将碗里的几块肉挑给了那两只狗,谁料它们谁都没吃,眼神流离像真的在等娇娇,三姐没好气地捡起地上的肉放到它们的饭碗里。说了句:“肉都不吃,看娇娇当新娘子嫁人了就没人管你们了。”谁知那两狗对着三姐狂叫了几声,我们都笑了。三姐说道;“还说不得你们······”那两狗都卧到火炉旁不理三姐。

新郎陪着娇娇去城里盘头发化妆,直到晚上八点才进门,人还没进到西屋就听到一串风铃般的笑声飘进了屋里,边笑边说道:“开心呢?开心呢?······”说着掀起门帘探进了头,眉眼笑地弯弯的看见坐了我们一行人于是进来挨个打过招呼,便急不可耐地询问开心和菲菲去哪了。

说完掀起门帘大声喊道:“开心,开心,菲菲······”话音刚落那只黄狗飞奔到西屋,两只前爪直接搭到娇娇的肩膀上,后爪极力踮起支撑身体以更好地“拥抱”娇娇。娇娇用白白胖胖的手抚摸着开心身上顺滑的皮毛,彼此眼神的对视尽显爱怜,就像两个好久未见的朋友或闺蜜更或者比这种情感更深的亲人。

正当娇娇和开心陷入久别重逢的温情中时,菲菲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了,一下子狂吠起来,咬住开心的耳朵不放,娇娇也慌了神,我们在座的都被这一幕惊呆了,以为会是场“恶战”。娇娇定了定神忙喊道:“菲菲,别咬了,别咬了·······”听了主人的话那只白狗才松了口,开心嘶叫了一声蜷缩在娇娇的脚跟前,娇娇怜惜地抚摸着开心说:“叫你再别撒娇,你就不听,老让它咬,总吃亏······”

二姐二姐夫闻声赶来问其原因,娇娇说道:“刚才又把娃咬了。”二姐夫笑着说:“菲菲可再不敢咬娃了,不然以后没肉吃了·······”菲菲抖了一下耳朵,似乎听懂了主人的话,目光不屑地瞟了过去。

我看懂了此刻的尴尬气氛,许是两狗争分吃醋了。

二姐进来急切地问道:“怎么磨蹭到这会,都饿了吧,我去端面来赶紧吃点。”娇娇却说道:“妈,开心和菲菲它们吃了没?”站一旁的新郎揪了一下她的耳朵不满地说:“你现在都成新娘了,还操心狗干嘛?”静静在一旁接话茬说:“吆!敢情你也吃醋了?”我们大家都笑了,新郎却羞红了脸。

一会儿有人端来三碗冒着热气的面,娇娇静静和新郎刚准备要端碗时,娇娇一下子从凳子上蹦起来,“哦”了一声,似乎想起了什么,连忙拿过自己的包从里面掏出一个白色塑料袋,原来是一袋包子,娇娇笑着说:“开心菲菲赶紧,给你们从城里带的肉包子,一家四个。”分别放在它们的饭碗里,那一黄一白两狗吃地津津有味,三下两下就吃得精光,最后满足地舔舔嘴卧到火炉边去了。

二姐催促说:赶紧吃赶紧吃,还买的肉包子,都把它们给惯坏了······“他们三个这才吃起了饭。开心和菲菲就这样安静地陪在娇娇身边。

第二天,娶亲的车早上六点就已经到门口了,新娘要准时八点到新郎家,天麻麻亮,天上飞舞着洁白晶莹的雪花,这些雪花在路灯的照耀下像一个个跳舞的天使,他们要为美丽的新娘献上冬日里的礼物,这是天公的旨意。

我们一行人要陪着新娘到新郎家去,当我们到西屋时娇娇已经穿上了洁白的婚纱等候他的王子来迎娶她,她看起来眼睛有点浮肿,昨晚上大概没怎么睡,面部妆容已经补好,假睫毛有点沉重的感觉她总不习惯地抬抬眼睛,由于妆容太厚重把酒窝掩得看不见了。我问了句:“昨晚睡了会没呢?”“睡了会小姨,开心和菲菲一直陪着。”她说道。这时三姐调侃说:“干脆给它俩身上贴个喜字陪嫁过去得了,一晚上没睡就挂念这两只狗呢······”

此时的娇娇脸上已经没有了平常的笑容了,不舍似乎占据了她整个心脏,舍不得爹娘和静静,更舍不得开心和菲菲,在浓密纤翘的假睫毛下的“月亮船”流出了两行清泪,像两股清泉流淌在化了妆的脸蛋上。一旁的二姐和二姐夫也悄悄地抹眼泪,三姐忙打趣说:“娇娇,再不敢哭了,今天你可是纯洁美丽的天使,再落泪就不好看了······”二姐和二姐夫极力掩饰心里的痛,说道:“赶紧,赶紧把眼泪擦了,又不是不回来了·······”惹得我们在坐的都一个个眼睛潮潮得。

门外的鞭炮声已经接连不断的响起,婚车在门外等候多时,新郎手捧一大束娇艳的红玫瑰在雪舞风起的冬日里单膝下跪,嗓门里喊出一句:“娇,嫁给我吧!”这嘹亮的声音抖落了空中跳舞的雪花。四目相对,脉脉含情,娇娇接过新郎手里的玫瑰花,眼里泛着幸福的泪光。开心和菲菲一边站一个,好像护卫一样守护。

新郎抱起穿着洁白婚纱手捧红玫瑰的新娘出了院子,雪花漫天飞舞,轻盈的舞姿灵动可人,所有的人都站在雪中看着这对新人为他们祝福。天公把大地装扮成一个洁白的圣地,把浪漫的“花朵”洒向人间,我们踩在这软绵绵的棉絮上,上了车。透过车窗,感受这苍茫中的寂静。突然女儿说:“妈妈,这雪花真漂亮,我给你背我学过的诗《小雪花》,我听着她稚嫩的童声冲破这冬日的寒冷,我们静静地听着:

《小雪花》

我是洁白晶莹的小雪花

我从高高的云层轻盈的飘下

我落满高山

高山披上美丽的白纱

我落满屋顶

屋顶盖上一层闪光的银瓦

我落满树枝

树枝盛开出许多梨花

我落满麦田

麦苗睡在松软的棉絮下

我落满大地

大地披上洁白的地毯

闪着耀眼的银花花

车行进在这洁白的地毯上,压过两缕痕迹,像冬爷爷长长的胡须,髯髯得飘起。远处低低矮矮的山体也像是穿上了洁白的婚纱,房屋隐没在雪花碰撞的世界里,公路两旁的树此时也变成了铁树银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这场缘份而准备的。

车继续前行,我从车的后视镜里看见在雪中奔跑的开心和菲菲,我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娇娇是多么放不下开心和菲菲,临走时她拥抱了它们俩,娇娇的眼泪打在它们的身上,我是头一次看见狗也流眼泪。那一刻我感觉的到我的渺小和柔弱。

雪越下越大盖住了好多路,原本半小时到的却延误了一个多小时,开心和菲菲就在这冰天雪地跟随车后一路陪伴,我在想会不会冻坏它们,那也是条命哪,有人提议让它们上车,坐在我旁边的静静说:“没事的小姨,一会儿就回去了,它们也舍不得……”

当车加速的时候,开心和菲菲大概体力不支,在凛冽的寒风中全力追赶,雪花飞飞扬扬落在它们身上,它们最终停下了脚步昂起头像狼一样长长地哀嚎,在这雪白的世界里,我们离它们越来越远,最终它们变成了两个白点,像这冬日里的雪花留下美好的记忆。

谁能知道它们的眼里满含泪水?这雪像新娘身上的白纱,轻轻飞扬起又落下的瞬间又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可爱的公主嫁给英俊的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两只狗却种下了长长的思念。

这洁白晶莹的小雪花啊,使这个冬天变得异常凄美和浪漫。

开心和菲菲会一直站在雪地里等候吗?我在想。

雪一直在落,一片,两片,三四片······

祝福盛开

文/赖晓妍

夕阳下,轻轻的风吹过,我和全校的教师来到了新天地酒店。今天,我们将参加梁老师的结婚典礼。

总是比较乐意去喝喜酒,因为喜欢看那美满幸福的场面,喜欢给幸福的人带去祝福和掌声,也喜欢在喜气洋洋的场面中感爱人间温情美丽的圆满。

当我到达酒店门口时,便看见几位年轻的女教师像鸟儿一样飘到我身边,满眼的羡慕,满脸的陶醉,异口同声地对我说:“好美的婚礼现场呀,像童话中的美景!”看着她们活泼可爱的笑容和娇声嫩气的赞叹,我们都被她们快乐的表情牵动了好奇心。

我们一行人带着祝福和新人握手后步入酒店门口,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果然是一个粉红色的童话世界,宽大的候客厅中一簇簇粉红的花瓣中间,亭亭立着一对甜蜜而淘气的新人洋娃娃,是那么的温馨,又是那么的充满情趣。我们踏着浪漫轻柔的歌声节奏往大厅走,只见红地毯热情地伸向舞台,地毯的两旁优雅而热烈地摆放着一排排拱形的粉红色彩条带,彩带飘逸的两端装点着粉红色的鲜花。我们步进温馨浪漫的粉红氛围中,心中满是愉悦……

“有一种幸福……”深情而充满感染力的声音响起,全场马上安静下来,大家依声寻找,原来是主持人拿着话筒边讲边走向舞台,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一个中西合壁式的结婚仪式,当新郎新娘当众许下誓言和诺言的时候,主持人深情的话语,新人们坚定的表情和回答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当新娘幸福地捧过新郎送给她的一束鲜花时,全场用掌声表示祝福,是的,对新娘来说,有什么比这束花更珍贵,更有意义呢?这时,主持人轻轻走到新人的身边,随着场内《念亲恩》的节奏,无限感慨地说:“今天你手中已握着你最爱的人送给你的鲜花,你幸福吗? 现在我有一个问题问你,你愿不愿意把这束花送给台下的另一个人——你丈夫的母亲。她,虽然不是你的亲生母亲,但她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养育了这么一位优秀而强健的儿子给你,以后的路上,你愿不愿意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爱惜她,照顾她?”

“我愿意!”这时的新娘,已情不能自己,泪水夺眶而出,对于已经失去亲生母亲的梁老师来说,有什么比又能拥有母亲更珍贵?全场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分明看见了,两个女人手捧鲜花拥抱在一起,她们,都在流着幸福的泪水接受大家的祝福,享受着温馨美丽的时刻,而台下的我们,大部分都被感染得泪水盈眶。

是的,人世间有多少美妙的感情:夫妻之情、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朋友之情、子女之情……每一份情都是生活中的珍品。如今,在这个浪漫的黄昏,在穿过红地毯的舞台上,我们是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婆媳之爱是如此能打动人们的心窝,她们之间无声的拥抱只是一个起点,以后平凡而琐碎的家庭生活才是考验和见证,但我相信,主要心里拥有对养育之恩的珍惜,无论遇到多少碰碰磕磕的事情,心中定会因宽容而谅解,会因沟通而和谐,懂得把握幸福的人就懂得珍爱对方的父母,这样便能拥有多一对 父母,拥有多一份的父爱母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惜儿?在婚礼的盛宴中,每一对父母都是开心的,欣慰的,但也会有更多的父母存在忧患:以后的媳妇将会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老人呢?

聪明的,善良的,感恩的新人们,愿你们都能握住幸福的翅膀,在以后无尽的生活中,能以感恩的心把握好家庭中的每一种关系,让婚礼中最悠扬的乐章掀开美好生活的新篇章。我们愿意,以最欣赏的心情看你们把幸福的童话故事演绎到平凡的生活中去,让我们都能牵住四个老人的手,一起走向美好的生活!

生活中每一个感动的瞬间,都有我们的祝福盛开。

82岁的新娘

文/清风旷野同行

陈家村沸腾了。因为82岁的陈张凤要嫁给本村83岁的史家贵,这是方圆几百里,几辈人都不曾听说过的奇闻。

但陈张凤真的在这一天和史家贵结婚了。他们请了几个平时要好的老人,在家办了两桌,双方子女没有到场,但并不妨碍两个老人的兴致,鞭炮礼花炸了半个小时。村里人都在门口远远地观看。

婚房是史老汉的一间老宅,打扫得干干净净,门窗桌椅重新油漆过,所有家具全是新式,彩电大屏幕,带花的窗帘,大红喜字贴了一排。

史老汉请了厨师,烧两桌好菜。在斟满酒后,大家都说:"老史,你也说几句吧,现在都兴主持人讲话".

老史穿了一身深蓝色的西服,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衬衫,他端起酒杯:"我老史不会讲话,感谢你们平常的照料,感谢我家奶奶,我们这把年纪也时髦了一回,你们不要笑话,儿女们今天没来,但我不怪他们,我们只想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们俩个说到底,图什么呢,只图有个相互照料,能有个伴,没人的时候能有个人答个话儿……"大家听了不免眼圈一阵一阵发热。

"今天是我老史的大喜之日,不说这个,来,我先敬我家奶奶一杯".

陈张凤记不得什么时候穿得像今天这样的一身新的衣裳,雪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颤微微地端起杯子:"老史,我谢谢你".说完,两人碰杯,一饮而荆四周一片掌声。

史家贵和陈张凤一个住村东,一个住村西,本来各有家业,也没什么来往。老史退休多年,有两个儿子,老伴在他退休后没几年生病去世。老史不跟儿子们过,自己单住,因为有退休工资,两个儿子各忙各的,很有少有时间过问一下。一次,老史病了,让人去找儿子,没想到儿子说老头不是有退休工资吗,让他请人照顾,我们在外打工,要挣钱养家糊口的,哪有劳时间来照顾呀?老史听了,老泪直流,没办法,自己花钱固了一个人照顾自己。

陈张凤也有两个儿子,老头病逝后,先是跟老大过,后来跟老二过,过来过去都嫌烦,刚好那几年闹猪瘟,不养猪了,就把猪圈改造了一下,让陈张凤一个人住在里面。每天吃饭,陈张凤不是要敲老大的门,就是要敲老二的门。有时两家没人,陈张凤只好饿着肚子等。再后来,干脆没人管了,陈张凤只得到邻居家要口饭吃。实在没办法了,她自己在房里支了个灶,自己种点菜自己烧。

一天,她去河边洗菜,因为腿脚不便,老眼昏花,脚下一滑,掉下河。刚好史家贵路过,赶紧下去将陈张凤拽了上来。

"都说养儿防老,等到老来全成了累赘".两个老人坐在河边的老树干上,你一句,我一句,说着说着,眼泪巴达巴达往下滴。

自从那天以后,史家贵没事就到陈张凤屋里转转,帮她拎拎水,下河洗菜,史家贵便陪她一起去。机粮时,史家贵花点钱喊人帮陈张凤送到家。陈张凤用自家地的韭菜包点饺子,都要端上一碗送给史家贵,没事时,就去史家贵家里坐坐,帮他锅上抹抹,衣服搓搓。

一日,老史的朋友们在他家闲聊:"你和陈张凤都是一个,不如合一起,也好有个照应".刚开始,史家贵不愿意,后来想想也是,一个人孤身这么多年,早晚一个人,连说话的人都没有,更不用说生灾害病的。

"可陈张凤愿意吗,儿女们愿意吗?".

"你这样做也是为了他们嘛".

史家贵鼓足勇气去和陈张凤谈,被陈张凤一口拒绝了:"都快进棺材的人了,还搞这一场,被人家笑话呀1.

史家贵不知哪来的劲头,一连劝说了一个晚上,陈张凤好歹不答应。

一天,陈张凤下地被雨淋了,发起高烧,呆到天亮让人告诉儿子,两个儿子早出门了,告诉媳妇,媳妇说,老太现在有老头了,还要我们管埃史家贵听说后,立即请人将陈张凤送到街上的医院,吊水史家贵陪着,送饭送水史家贵不到点就到。陈张凤不忍心,对他说:"天这么热,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就不要跑了,反正我周年不小了,也死得了".史家贵说:"你这不是说呆话嘛,人要是知道哪天死,什么都好办了".

出院的那天,史家贵用三轮车推着陈张凤,慢悠悠地走在乡间的大道上,天太热,史家贵给陈张凤撑了把已破损的伞,自己任汗水延着枯槁的后脊湿透了汗衫。

半个月后,陈张凤终于同意嫁给史家贵。史家贵兴奋得如同返老还童,请人修房子,把以前家里的老家具全砸了,请人重新打。他对陈张凤说:"我们过一天算一年,无论你先走,还是我先走,我们都相互陪伴,直到闭眼为止".陈张凤说:"想不到,老来还遇上桃花运,我要走在你之后".

吃完酒席,大家都说:"老俩口也该合个影呀".老史朋友回去喊来孙子拿来相机,俩人端坐一起,"咔嚓"一下,这张暮年的结婚照永久地定格在2011年的那个幸福的夜晚。

今年回家乡,听邻居说,老俩口过得很自在,竟然种一点地,吃穿不愁,每天一起出入家门,从来不曾斗气,甚至不曾红过脸。史家贵的老二似乎想通了,过年过节过来看看,平时还送点稻米过来。

"人世间真是好玩,谁能想到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奇缘".知道这件事的街坊四邻无不感叹。

三峡哭嫁歌

文/文猛

向外地人讲述三峡的哭嫁歌,大家十分惊叹,喜庆的出嫁为什么一定要伴随纷飞的眼泪哀婉的歌声?除了在舞台上和影像中,现在要看到一场原汁原味的哭嫁场面,还真是可遇不可求。让我们走进三峡深处的大山中,也许那里会有一场美丽而哀婉的哭嫁在等着你。

哭嫁的主角是女人,准确地说是要出嫁的女人,是三峡女儿长大成人的规定“仪式”,是远乡近邻评说姑娘孝顺程度的“重要依据”,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幸福最高兴也是最酣畅淋漓的哭诉和绝唱。

出嫁的日子到啦,当家门口响起唢呐和鞭炮,在新娘“我怎么舍得您哟”的哭声中,被音乐家们誉之为“中国式咏叹调”的三峡哭嫁歌在大山深处、在热闹的山村、在喜庆的院落、在这个让女儿铭记一生的夜晚拉开序幕。由新娘长辈中福寿双全的老太太哭第一声,作为后来一系列“哭”的铺垫,宣布哭嫁歌会的开始——

“哪个妹子不出嫁,哪个男儿不出门?男儿上学怕先生,女子出嫁怕开声。鸡已叫,天已明,母女开声惊动人。明朝轿前封赠你,万事大吉都顺心。”

第一场:哭媒人。媒人走进闺房安排新娘出嫁的事宜,新娘一见媒人,语调由悲转怒,哭中带骂,但骂得并不过份,这是整个哭嫁中最为华彩的部分——

“韭菜开花一二台,背时的媒人天天来。蚕豆开花绿茵茵,背时的媒人嚼舌根。豌豆开花夹对夹,背时的媒人想鞋袜。板栗开花球对球,背时的媒人想猪头。你做媒人想饮酒,山上的猴子骗得走。说活我的爹和娘,媒人死后变牛羊。”

还有——

“板栗开花坨吊坨,挨刀的媒婆嘴巴多。壁上画马哄爹骑,芭茅架桥哄娘过。篾穿豆腐哄哥提,棕毛穿梭哄嫂搓。这边你讲有田地,那边你讲花一朵。乌鸦不要墨来染,白鹤不要粉来泼。龙有深潭好炼宝,鸟有深山好做窝。好比一条癞皮狗,这头吃了那头走。好比一条大肥猪,这头吃了那头敷。只要得口马尿(酒)喝,哪管人家死与活。”

第二场:哭梳头。不去考究媒人的表情和心情,哭骂媒人之后,按照程序婶娘来给新娘梳头、开脸,又叫上头。上头标志着少女生活的结束和少妇生活的开始——

“婶娘啊,婶娘——你今夜变得好狠心,你解我辫子红头绳。往日我梳的一条龙,今夜你梳的重上重。往日我梳的一条线,今夜梳成团团旋。扯了眉毛改了样,开了脸面讨下贱。千金女变四两媳,跳入苦海没有边。”

第三场:哭爹娘。新娘梳好头,戴好花后,要与爹娘一起吃最后一顿“离娘饭”,这时,新娘的哭诉愈加悲哀,这是哭嫁的主题内容,也是大家考验新娘孝心的时候——

“短命吹手天寿锣,逼得我心碎意乱莫奈何!我的爸呀我的妈,我在你奶根脚长大,费尽二老苦心血。千般恩情我没报,万滴甘露未酬答。明日就要离开你,不知他家是个啥,内心话向谁表达?我的爸呀我的妈,侍奉二老不愿嫁……”

第四场:哭姊妹。吃了“离娘饭”,饮了“哥嫂酒”,新娘还要与家乡的众姊妹告别。在“姊妹宴”上,新娘与姊妹们以歌叙旧,以歌诉情,哭中有诉,诉中有哭,是哭嫁仪式中最互动最煽情的章节——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灯过。织麻同麻篮啊,磨坊同岩磨……天上梭罗十二台,相好姊妹为我来。今夜姊妹来相聚,没有酒菜好招待。粗茶淡饭刮喉咙,酸汤酸菜难下饭。橙子好吃要剥皮,姊妹再好要分离。柑子好吃要分瓣,姊妹再好要分散。树木再高难离影,月亮再明要星伴。鱼儿不能离开水,姊妹难舍又难分……”

在整场三峡哭嫁歌中,并不是新娘一个人的独唱,也有很多回唱。除了骂媒人,媒人不敢回声外,在哭父母、哭婶娘、哭姊妹等对象中,她们都会回唱一些安慰和祝福、叮咛和嘱咐的歌。从这个角度上看,三峡哭嫁歌,真是哭出一个母亲来,真是女性的节日——母亲的绝唱。

来生,我愿做你最美的新娘

文/雨袂独舞

如果有来生,我愿飘渺出尘,等在你必经的路旁。如果来生有缘,我愿为你着一身红装,做你最美的新娘。--文:雨袂独舞

窗外,雨嘀嗒不停。静静聆听着寂寞雨花落地的声音,在夜色里,我以无人能懂的姿态独饮着一盅憔悴。

雨声,轻叩记忆的门环,于是,思念又在这样的雨夜被勾起。然,寸纸方笺,纵然诗意成行,湿意成篇,又如何诉尽如许痴念?

拉开窗,探出头,伸出双手,任雨湿润脸庞,飘落于掌心,任万千心事为你穿雨而去……

记得你说,你是因为爱上我才会爱上每一个飘雨的日子。记得你说,飘落在我窗前的每一滴雨都浸透着你天涯日夜飞舞的思忆。

亲爱,今夜雨花情深深几许?

你余音犹在,今天我却不知道何处能找寻到你的身影。

在每一个寂寞的夜里,我都让心独舞于旧时的时空。多么希望,今夜你能成风摇曳,我能化雨相随,借一阕宋词的清韵一起追寻彼此最初的一抹心动,追寻那年我为你盛开的那一个最美的笑靥。

如今已是杨柳堆烟的季节,虽然你不再共我赏花赏月,不再陪我共沐清风细雨,可你终是我心中淡了又浓的依恋,你的微笑依然明媚于我的眉间,你的真情依然纠缠在我的掌心。在最冷最孤独的时候,我常常嗅着你笔墨的余香,打捞着记忆里你曾给的温暖,依稀中,我仍能盈得疏梅满袖香。

我感谢上苍让你我今生相遇,因为有你我的生命不再空白,因为有你我的生活有了明艳的色彩。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始终记得我们曾心装春天,一起数花开花落,一起面朝大海,观云卷云舒。我始终记得北国有一个优秀的男子曾让我轰轰烈烈的爱,真真切切的痛。

因为爱太深,所以,我不得不选择转身,在爱情没有落幕前选择了余生的孤独。

君可知道,自离别后,为你我消瘦了如水的容颜,为你我曾经灿若桃花的笑容携着一缕芬芳凋谢成冢,痴痴凝望的双眸在无数不眠的夜窗前不停不停地结网?

不知是谁说过45笆茄鐾?腋5慕嵌龋??芍?溃??5把鐾?姆较蚴贾胀A粼谟心愕牡胤剑?

彼岸花开相遇迟,独舞风雨叹凄凉。今生缘浅,雨蝶翻飞,终难越沧海。我知道,你我相遇相爱最后只能是花谢梦残,今世无论怎样我已再盼不到为我盛开的玫瑰。

雨,湿了谁的纸扇?风,凉了谁的酒暖?今生,一纸尘梦落寞了谁的芳华?

就让我在心深处为自己设一个寂寞的欢场,为你用心写诗,把情种在诗行。我会把自己摇渡红尘深处,在回忆里等你。

真的有来生么?如果真的有来生,我恨不能一夜间骤然老去,提前转入下一个轮回,让今生未了的梦、未了的情在来生圆、来生续。

亲爱,如果真的有来生,但愿上天能感念你我今生今世的一片痴情,不再让你我有今世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哀叹,不再让你我有今世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的遗憾,不再让你我长叹这一世的两两相望、聚散流离。希望来生会有一个地方,只有烟花盛世,没有浮生繁华,只有宁静,没有喧嚣,只有相爱,只有你我。

来生,我愿携今生的一缕霞光、一身星辉做你最美的新娘。来生,我愿许你一世欢颜,与你共度冷暖。

眼前,雨还在下。轻柔一握,我便深陷。

开门,我冲进雨幕。

马路边,美丽樱花依旧摇曳在风中。我静静地站在樱花树下,再次沉醉在那年那月浪漫樱花的回忆里……

美妙的月夜

文/王远远

推开窗户,宁静的夜空洒下一缕缕银光。我知道,月亮又来值班了。

我跑下楼去,奇怪的事发生了,月亮不知到哪去了。我找呀找,原来月亮躲在东北角的云朵后面哩,像娇羞的新娘迟迟不肯掀起红盖头。“月亮月亮你快出来吧!”我看着她默默地喊着。啊!滚圆的月亮走出了云朵,像新娘掀开了红盖头冲我笑呢!润泽透明,像琥珀、像玉石、像铜镜,射出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天幕。满天的星星乐呵呵地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和月亮对唱山歌,多么热闹,多么壮观啊!我久久地望着星空,觉得月亮上真有散发着香气的桂花树,有调皮可爱的玉兔,还有美丽善良的嫦娥。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水泥地上,白得耀眼,仿佛镀了一层银,又似下了一层霜。月光穿过树梢落下参差斑驳的树影,是一幅幅会跳舞的画,牵动着我的思绪,让我不禁沉醉于月光与树影合奏的旋律中。走在月光里,犹如走在梦里,虽有阵阵凉意,但我还是不忍回屋休息。“啊!月亮!”我惊喜地喊道。小河里的月亮正在游泳呢!好神奇啊!

我爱月夜!她不仅美,还给了我奇思妙想。

沙上魂

文/夜凡

这是一块神奇的水域。

这是一方希望的热土。

滚滚长江东逝水,不舍昼夜。江水携沙带土,从青藏高原启程,一路奔腾而下,在长江的最后一个拐弯处碰撞。积土成堆,聚沙成塔,在千年的沧桑积淀中成就了这方土地——沙上,这里的人们习惯称自己为“沙上人”。

作为一名张家港人,虽然不是地地道道的沙上人,但我从小就对沙上有着别样的情怀。于是,在一个微风吹拂的早晨,踩着阳光,哼着小曲,我踏上了前往沙上文化展示馆的道路,它就坐落在历史的深处,那个水乡意浓的地方。

沙上文化展示馆是充分展示沙上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平台,她以静柔的姿态述说沙上的前世今生,展示了气势磅礴的沙上魂。全馆呈带状分布,文字、图片及实物错落其间,分为沙上地域形成、沙上建置沿革、沙上经济崛起、沙上民俗风情、沙上斗争史实、沙上名人传略、沙上书画集锦七大展区。

拐进幽深曲折的走廊,一幅幅沙上人围垦筑田、排水固沙的黑白老照片赫然现于眼前,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奏响了这块土地初始的乐章,扁担、锄头、钉耙等一件件遗留下来的实物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最好证明。“四望无边际,中浮一片沙。人家居钓艇,官赋种芦花。渚绿红蒿短,江清白鸟斜。乘流欲东去,万里寄生涯。”这首宋诗《沙上》也许是描写沙上人最早的诗句吧。看着照片,念着诗,可以想象这里当初是怎样苍茫一片,但勤劳朴实的沙上人民用汗水换取了这片神奇的土地,短短百年间就将低洼的沙地建设成了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说沙上人淳朴,看他们的民俗风情就知道了。就拿“闹新房”来说吧,淳朴的沙上人觉得,婚礼上“闹”的人越多,新人的婚后生活就越幸福。记得儿时去参加沙上人家举办的结婚典礼,待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参加宴会的亲朋好友及村里的小伙子们涌进新房,开始拿新人取乐。他们使尽浑身解数逗新娘发笑,要新人拥抱接吻,要不就是互喂汤圆,或是让新郎向新娘下跪说喜欢她等等,热闹得很。

放轻脚步,缓缓走进沙上斗争史实展区。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记载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孙逊群、茅学勤等一批仁人志士,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宣传革命,打击豪强,尽显铮铮铁骨。他们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为了解放,他们捐献了自己年轻又宝贵的生命,幸运的是他们的殷殷热血终于换回了沙上人民幸福的生活。此时此刻,看着照片上一张张斩钉截铁的脸庞,我多么想逆着时光的隧道回溯,跟着他们共同演绎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如今,弹指一挥百余载,芦苇滩上绘宏图。沙钢集团、张家港保税区、江苏扬子江化学工业园、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一幅幅现代工业的瑰丽画卷就此铺展开来。沙上儿女正和着时代的节拍,踏浪而歌,勇往直前!不远处,绚丽的文明之花将为他们而盛开!

踩着这片热土,目睹这令人赞叹的一切,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