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白茅 |
释义 | 基本解释(1).亦作“ 白茆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诸侯,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易·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孔颖达 疏:“洁白之茅。”《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高亨 注:“白茅,一种草,洁白柔滑,古人常用它包裹肉类。”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锡君玄土,苴以白茅。” 唐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长风吹白茆,野火烧枯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可以苫盖及供祭祀苞苴之用。” 英文翻译1.{植} cogongrass (俗称 “茅草”) 成语(Idiom):白茅 发音(Pronunciation):bái má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白茅是指茅草的颜色白色,比喻人品纯洁或清白无辜。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白茅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农村生活,茅草是一种生长在田地中的植物,茅草的颜色通常是黄色的,但白茅则是指颜色纯白的茅草。白茅成语比喻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清白无辜,没有任何污点或过错。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白茅成语通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无私奉献,举止端正,不受任何不良诱惑的人。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特定事件中表现得非常清白无辜,毫不涉及任何不正当行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白茅成语的故事并没有具体的传说或故事起源,它更多地是通过人们对茅草的观察和比喻而来的。茅草是农村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因其颜色和形状独特,所以被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茅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白”和“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着白茅之身,从未做过任何不正当的事情。 2. 她的品德高尚,真可谓白茅无瑕。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茅草的颜色是黄色的,而白茅则是白色的,来记忆白茅成语的含义。黄色的茅草可能有污点或不完美,而白色的茅草则是纯洁无瑕的。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德和行为相关的成语,例如“清白无辜”、“高尚品德”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学生:我要像白茅一样,永远保持纯洁的心灵。 2. 小学生:老师说要做一个有品德的人,就像白茅一样,不做坏事。 3. 初中生: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要像白茅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 4. 高中生:只有保持白茅之身,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