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失理 |
释义 | 基本解释违背道理或事理。《庄子·至乐》:“ 庄子 之 楚 ,见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 成玄英 疏:“夫子贪欲资生,失於道理,致使夭折性命而骸骨为此乎?”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筭无遗策,画无失理。”《晋书·刘颂传》:“帝以 颂 持法失理,左迁京兆太守。”《<诗>大序》“政教失” 唐 孔颖达 疏:“政教言失者,非无政教,但施之失理耳。” 成语(Idiom):失理 发音(Pronunciation):shī l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不合理;不公正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失理是由动词“失”和名词“理”组成的成语。失指丧失、丢失,理指道理、原则。失理表示事情不合理或不公正,违背常理或道理。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失理常用于形容事情不合理、不公正,或者指责某种行为或决策违背常理或道理。可以用来批评不公正的法律、不合理的规定、不公正的待遇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失理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根据汉语词语的构词规律而形成的,通过把动词“失”和名词“理”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词组,表示事情不合理或不公正。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 + 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法律对于普通人来说太失理了。 2. 这个决策完全失理,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 3. 他的做法太失理了,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失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迷失的路上,迷失了理性和道理,因此陷入了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境地。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失理相关的成语,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给我批改作业的时候,把我的答案都改错了,太失理了! 2. 初中生:我为了这个比赛练习了很久,结果却被其他人代表学校参加,觉得很失理。 3. 高中生:老师评分的时候明明是我做得最好,却给我最低的分数,觉得很失理。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