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下驷 |
释义 | 基本解释(1).劣等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 曰:‘今以君之下駟与彼上駟,取君上駟与彼中駟,取君中駟与彼下駟。’既驰三辈毕,而 田忌 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宋书·颜俊传》:“议者不过言互市之利在得马,今弃此所重,得彼下駟,千匹以上,尚不足言,况所得之数,裁不十百邪。”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珙》:“仲夏自 郑 西归,及端午以覲亲焉。下駟蹇劣,日势已晚,方至石桥。” 成语(Idiom):下驷 发音(Pronunciation):xià s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官员下马行走,表示恭敬谦虚的态度。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下驷一词源自古代官员出行时的礼节规定。在古代,高级官员在出行时通常骑马,而低级官员则需要下马行走,以示对上级的敬意和谦逊。因此,“下驷”成为了表示恭敬谦虚的成语。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上级、长辈或者有威望的人时表现出非常恭敬和谦虚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不气馁,态度坚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下驷”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详细,但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员的礼节规定。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语“下驷”的结构是“下 + 驷”。其中,“下”表示从高处到低处,表示动作的进行;“驷”是指高级官员所骑的四匹马中的最后一匹,代表高级官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对领导时总是下驷谦卑,非常恭敬。 2. 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下驷的态度,坚持不懈。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这个成语与“下马”进行联想,想象一个官员在面对上级时从马上下来,表示恭敬谦逊的态度。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员的礼仪规范,以及其他与尊敬、谦逊相关的成语,如“卑躬屈膝”、“毕恭毕敬”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见到老师时总是下驷恭敬地问好。 2. 初中生: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对老师保持下驷的态度。 3. 高中生:考试前,我向老师请教问题时总是下驷请教,表示尊敬和谦虚。 4. 大学生:在实习时,我向导师请教问题时总是下驷恭敬地听取指导。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