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五雉 |
释义 | 基本解释相传 少皞 时掌工务的五个官名的合称。《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 杜预 注:“五雉,雉有五种。” 孔颖达 疏:“雉声近夷,雉训夷,夷为平,故以雉名工正之官。”或以为五种雉鸟各表示某一工种。 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西方曰鷷雉,攻木之工也;东方曰鶅雉,搏埴之工也;南方曰翟雉,攻金之工也;北方曰鵗雉,攻皮之工也; 伊 洛 而南曰翬雉,设五色之工也。”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配帝舞》:“司正五雉,歌庸九川。” 成语(Idiom):五雉 发音(Pronunciation):wǔ hè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五只公鸡,比喻五种不同的事物或人物。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五雉是一个古代的养鸡场景,雉是指公鸡,五雉即指五只公鸡。成语“五雉”比喻五种不同的事物或人物,强调彼此之间的差异或多样性。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物的多样性,可以用来形容文化、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传,成语“五雉”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当时,齐国的公子重耳被困在楚国,他身边有五个宠臣,他们各有不同的才能和性格。当重耳重获自由后,他对五个宠臣说:“吾闻之,鸡鸣而五方应之;兄弟不和,邻国伐之。子之德也,使吾得全生,吾无以报子。”意思是说,你们五个人各自有所长处,就像五只公鸡一样,各有所用。这个故事中的五个宠臣被比喻为五雉,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两个字组成,没有固定的顺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小组的成员五雉争艳,各有特长。 2. 这个城市的文化五雉齐备,吸引了许多游客。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五雉”的发音来记忆,将“五”想象成五只公鸡,代表五种不同的事物或人物。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三教九流”、“百家争鸣”等,了解更多形容多样性或差异性的成语。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同学五雉齐全,有的擅长画画,有的擅长唱歌,每个人都很特别。 2. 初中生:这个国家的文化五雉齐全,不仅有传统的戏曲和书法,还有现代的音乐和电影。 3. 高中生:大学里的学生五雉争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梦想,所以我们大家都很努力。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