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以暴易暴 |
释义 |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yǐ bào yì bào ㄧˇ ㄅㄠˋ ㄧˋ ㄅㄠˋ以暴易暴 ◎ 以暴易暴 yǐbào-yìbào [substitute one tyrant with another] 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不知其非矣。——《史记·伯夷列传》 词语解释yǐ bào yì bào ㄧˇ ㄅㄠˋ ㄧˋ ㄅㄠˋ以暴易暴 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夫以暴易暴,古人以为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三》:“吏转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 何其芳 《吴玉章同志革命故事》:“我们革命的宗旨是推翻 清朝 专制政府,实行民主政治,解除人民痛苦,并不是以暴易暴。”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以暴易暴 成语(Idiom):以暴易暴 (yǐ bào yì bào) 发音(Pronunciation):yǐ bào yì bà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用暴力的手段对抗暴力,以暴制暴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指对抗恶势力时,采取同样的暴力手段进行反击,以达到制止暴力行为的目的。表明以暴力对待暴力是不可取的,应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评和警示暴力行为的不合理性,并提倡通过理智、和平的方式解决纠纷和争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源于《左传·襄公四年》:“以暴易暴,必有后患。”意思是用暴力对抗暴力必然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和后患。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用)+ 暴(暴力)+ 易(对抗)+ 暴(暴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们认为以暴易暴只会加剧矛盾,应该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 2. 面对暴力行为,我们不能以暴易暴,而应该寻求和平的解决方式。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以暴易暴”理解为“以暴力对待暴力”,并通过类比和对比的方式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暴力行为相关的成语,如“以暴制暴”、“以暴易暴”等,加深对暴力与和平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应该用友善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暴易暴。 2. 初中生:以暴易暴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们应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纠纷。 3. 高中生:面对暴力行为,我们不能以暴力来回应,而应该以理智和善意来解决问题。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