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出埃及记读后感 |
释义 | 出埃及记读后感 篇1 埃及法老把流浪到埃及的犹太人当奴隶,当时,出现了一个杰出的犹太人领袖摩西,他请求埃及的法老释放犹太人,让他们回到自己的故乡迦南,埃及法老不同意,并继续做着奴役犹太人的事情,这时,上帝发怒了,给埃及人降下了“十大灾”,以示对埃及奴役犹太人的惩罚,这十大灾分别如下:血水灾、青蛙灾、虱子灾、畜疫灾、泡疮灾、冰雹灾、蝗灾、黑暗之灾、长子灾。 这个故事,让人对万能的上帝有了更大的恐惧和害怕,上帝似乎就是一个顺我者昌而逆我者亡的暴君,虽然,上帝如此惩罚是事出有因。不过,我们从这个神话传说中貌似能得出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恐吓”是所有宗教的一种手段。试想一下,哪个民族、哪个国家能经受得起这十大灾难。一个可以摧毁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神,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更是随意地可以支配个人的生命与祸福荣辱。因此,所有的宗教都在宣扬神的善的同时,还附加着如果背弃信仰或者阻碍宗教传播时,将受到神的惩罚,这个很重要,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信徒,总是恩威并用,胡萝卜加大棒,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第二,《出埃及记》中可以看出上帝的厚此薄彼。出埃及记中,上帝为埃及人布下的十大灾难,很明显上帝作为宇宙的创造者,对于他所创造之物的厚此薄彼:虽然犹太人是上帝之选民,可是,埃及人亦是他所造之物,原则上来说,甚至,埃及人所信仰的埃及之神亦是他所造之物,为何对他所造之物如此残酷?当然,从理性的、历史的看待这些神话,那么,很明显,犹太人是上帝信仰的常随众,因此,上帝当然会厚此薄彼,就像一个议员要选举总统,如果有幸当选后,他当然要考虑对于支持他、给他竞选资金、给他选票的人,宗教亦是如此。 第三,摩西与埃及法老斗法,探讨宗教的神迹问题。摩西与埃及法老斗法的故事,有点像《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杨戬之间的苦战。据史学家的研究,犹太人是否在埃及生活过,至今,在埃及的历史遗址中没有找到丝毫的证据,因此,《出埃及记》有可能是完全没有历史根据的文学作品,出于《圣经》作者的想象。如果,这部分故事让埃及人叙述,我想斗法结果肯定会是另一个样子,一定会是埃及法老的御用法师们斗败了摩西等人。 可是,我们这些想要探讨的是神亦的问题,摩西在斗法中借上帝之力量显了神迹,而后来的传教者,耶酥及基督的神及所有的代理,为了增强信徒的信心而可以随进随地地显神迹,并证明,上帝及主耶酥基督这三位一体的真神的真实的存在。可是,却将他教他方之神之代理人的这种方式,直接诬陷为巫术、附魔。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是宗教排他性的集中体现。这里面就出现一个悖论:如果他教他派不能显神迹,则说他教他派无人无神;若他教他派也变了相同的法术,甚至更高,则斥之为魔鬼撒旦的能力。那么谁是上帝谁是撒旦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普遍的标准则在于谁行人道、天道,行仁爱、博爱、大爱、大善等这些普世的价值,但人的目光总浅短的.,因此,谁是真正的大善、大爱,还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体认物外之理,才能辨诸有情是否符合道的原则。因此,这又似乎上升到了哲理的思辨上,因此,抛开神,寻找人类的理性力量又显得是如此的重要。可是,人类往往是胜者王侯,败者寇,而宗教的竞争也是如此。在西方,宗教的冲突,往往通过宗教的战争去解决,相比较而言,中国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温和。 结论,不可否认,基督教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宗教,在西方世界有着国教的地位,武汉大学哲学教授邓晓芒在一次关于国人信仰的演讲中,对基督教的评价非常高,不过,他说自己不会信仰基督教。不过,在他的演讲中,自相矛盾的地方还是很多,或者说,他自己内心的矛盾吧!既想信仰又怕他不灵,没有中国传统宗教中的神实心实意,还怕信仰了上帝不能信仰其他的神,比如佛菩萨、宙斯、雅典娜等,简单来说,也是他对西方文明的不放心,这也可以说是他爱国性的另一种体现吧!不过,宗教是超国界的,甚至超四万八千阿僧祇劫和三千大千世界的。 总之,如果未来基督教欲在中国和平传播,那么,包括基督的信仰者和其他教派、非宗教信仰人士必须增加沟通,认识到宗教之间的和谐远比对抗好,对话远比隔阂好,不能将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凌驾于其他宗教之上,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出埃及记读后感 篇2 埃及法老把流浪到埃及的犹太人当奴隶,当时,出现了一个杰出的犹太人领袖摩西,他请求埃及的法老释放犹太人,让他们回到自己的故乡迦南,埃及法老不同意,并继续做着奴役犹太人的事情,这时,上帝发怒了,给埃及人降下了“十大灾”,以示对埃及奴役犹太人的惩罚,这十大灾分别如下:血水灾、青蛙灾、虱子灾、畜疫灾、泡疮灾、冰雹灾、蝗灾、黑暗之灾、长子灾。 这个故事,让人对万能的上帝有了更大的恐惧和害怕,上帝似乎就是一个顺我者昌而逆我者亡的暴君,虽然,上帝如此惩罚是事出有因。不过,我们从这个神话传说中貌似能得出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恐吓”是所有宗教的一种手段。试想一下,哪个民族、哪个国家能经受得起这十大灾难。一个可以摧毁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神,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更是随意地可以支配个人的生命与祸福荣辱。因此,所有的宗教都在宣扬神的善的同时,还附加着如果背弃信仰或者阻碍宗教传播时,将受到神的惩罚,这个很重要,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信徒,总是恩威并用,胡萝卜加大棒,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第二,《出埃及记》中可以看出上帝的厚此薄彼。出埃及记中,上帝为埃及人布下的十大灾难,很明显上帝作为宇宙的创造者,对于他所创造之物的厚此薄彼:虽然犹太人是上帝之选民,可是,埃及人亦是他所造之物,原则上来说,甚至,埃及人所信仰的埃及之神亦是他所造之物,为何对他所造之物如此残酷?当然,从理性的、历史的看待这些神话,那么,很明显,犹太人是上帝信仰的常随众,因此,上帝当然会厚此薄彼。 第三,摩西与埃及法老斗法,探讨宗教的神迹问题。摩西与埃及法老斗法的故事,有点像《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杨戬之间的苦战。据史学家的研究,犹太人是否在埃及生活过,至今,在埃及的历史遗址中没有找到丝毫的证据,因此,《出埃及记》有可能是完全没有历史根据的文学作品,出于《圣经》作者的想象。如果,这部分故事让埃及人叙述,我想斗法结果肯定会是另一个样子,一定会是埃及法老的御用法师们斗败了摩西等人。 可是,我们这些想要探讨的是神的问题,摩西在斗法中借上帝之力量显了神迹,而后来的传教者,耶酥及基督的神及所有的.代理,为了增强信徒的信心而可以随进随地地显神迹,并证明,上帝及主耶酥基督这三位一体的真神的真实的存在。可是,却将他教他方之神之代理人的这种方式,直接诬告为巫术。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是宗教排他性的集中体现。这里面就出现一个悖论:如果他教他派不能显神迹,则说他教他派无人无神;若他教他派也变了相同的法术,甚至更高,则斥之为魔鬼撒旦的能力。那么谁是上帝谁是撒旦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普遍的标准则在于谁行人道、天道,行仁爱、博爱、大爱、大善等这些普世的价值,但人的目光总浅短的。因此,这又似乎上升到了哲理的思辨上,因此,抛开神,寻找人类的理性力量又显得是如此的重要。可是,人类往往是胜者王侯,败者寇,而宗教的竞争也是如此。 出埃及记读后感 篇3 一提起犹太人,大多数人可能想到的是:聪明,富有,商人,银行家,科学家。据统计,获世界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有23%是犹太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中有20%是犹太人;美国的百万富翁中有20%是犹太人;而在思想和艺术领域,犹太大师同样是群星璀璨,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洛克菲勒、基辛格、斯皮尔伯格……你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各个领域的巨擘很多是犹太人。他们对于人类发展的成就无法量化,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毫不为过。 我对于犹太人的了解源于一部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犹太人,一个千百年来不停流浪,被欺压,被唾弃,甚至被屠杀的民族族群的悲惨经历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压抑的黑白色调、惨绝人性的画面让我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有一度情绪非常低落,一个经历过民族苦难、心存历史包袱的民族很容易对于这种民族产生认同感,后来通过一些历史节目越来越多的了解到二战前后一系列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犹太人的自强不息和世人对于他们的偏见形成鲜明对比,加之本身做商品研究,对于中东地缘政治文化也关注较多,我决定选看两本关于犹太人和中东地区宗教政治历史的入门书籍,一本是《耶路撒冷三千年》,另外一本就是今天要讲的《出埃及记》。 这是一部曾经风靡西方世界的小说,作者站在一个犹太人的角度,对以色列的起因,以讲故事的形式,从历史、宗教、法律等方面,描述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存在,向读者呈现出一幅自19世纪末叶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犹太人大批移民巴勒斯坦的画卷。 书里有一句话:“耶路撒冷就是一剂良药。”不管这些苦难的犹太人生活在哪个国家,幸存于哪个集中营,苟活于哪个隔离区,他们意志坚定着自己的信仰,将《圣经》一代代的流传,将希伯来语一代代的传唱。《安妮日记》里也曾经讲到处于战火中的犹太人在被迫离开故土时候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将书带走,怎么会有这样倔强的人类,自强不息竟然可以顽固到完全不被同化,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也许就是这种坚持,让他们与本地人格格不入,也就一直被排挤在外。上千年的流亡,却依然怀着梦想,一定要回到巴勒斯坦。 书里面有许多个角度讲不同时代的犹太为建立以色列而做出的贡献,也讲述了犹太人中不同的派别,但是他们总是能在险境面前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和智慧,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晓松奇谈》里对于犹太人复国呈现了几期专题口述历史的描绘,虽然不够详尽,但是真实的反映了犹太人对于拥有一个国家的强烈渴望。 今天的以色列国主要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在近500万人口中,犹太人约占82%,虽然其中一半以上是在本土出生的,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祖辈或父辈也是移民。犹太移民来自世界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根据1970年通过的《回归法》修正案,任何一个居住在以色列境外的犹太人都可以自愿获得以色列国籍。越来越多的犹太人都在返回以色列建设这个来之不易的国家。形成这种强烈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来自宗教的内在精神力量和来自外部的反犹排犹运动压力是最重要的两大因素。 有时,对比一下,中国,同为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同样有自己的本源文化,有自己的传承,历经许多灾难,幸运的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历史未曾间断过的国家,中国基本上都是自己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除了近代的一战,二战,我们还是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不需要大范围地迁徙的。我们也有儒家,有道家,有法家,不可谓无宗教信仰根基,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和犹太民族相比,好像还是不那么出色?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对吗?有些公知喜欢讲地理决定论,动不动就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历史源远流长,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自满浮夸,不断挥霍大自然对于我们的馈赠,他们也许忘了就在近代我们差点也面临和犹太人一样的境遇,我们差点也被灭国,如果不是某些历史巧合,我们该拍着胸脯说,即使我们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国之不国后,我们还能像犹太人那样保持自己坚定的信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吗?通过纵向比较世界历史,尤其是先进民族的进取历史,总结自身民族的优劣继续进步,这或许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出埃及记读后感 篇4 出埃及记是一本故事性十足的书,每一段落都充满了神圣启示的异象。是犹太人称为摩西五经的第二本书。其重要的地位诉说了神整个救赎的计画,并且与人互为居所的重要启示,可以说是神经纶构成的主要蓝图。若能充分了解此书,对我们完整的认识神的建造,可起到结构性的果效。此篇心得得到生命读经的帮助甚大,许多观点脱胎于它,弟兄姊妹若愿意更深切的认识神经纶的奥秘,我强力推荐生命读经成为你读圣经的辅助工具。 以色列人因着饥荒下到埃及已过了许多代了,由原本的70人到如今的富庶的生活常让人乐而忘忧,甚至得意忘形,我想以色列人一定作了什么,以至引起埃及新王的侧目,进而引发杀机,只因没有正当理由,就借着苦虐的方式,慢慢的把他们消磨怠尽。反观我们今日的生活,每日被世界的娱乐捆绑,日子好像蛮快乐的,你若问大多数人生存的意义,没几个能确定的回答你,纸醉金迷的生活,早以让我们迷失了本性,忘了为什么来,为什去。感谢主!我们还生存在这地上,完全是因着神的宽容怜悯,以色列人越是受世界的欺凌,越是发旺昌盛,乃是因为神记念对亚伯拉罕的约。神不会忘记我们的。若说以色列人因着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神为了自己的公义,不得不整救以色列这悖逆的百姓。 同样我们因着信入主耶稣之名的人,也被带进神的救恩中。得以因信称义,称义只是救赎的第一部工作,好像一份合约签字生效,接下来就是执行合约的内容,圣别的工作就是这合约的内容,创世记是这份合约签定的记载,出埃及记则是这合约执行的详细步骤。圣别顾名思意就是分别为圣归给神,神应许亚伯拉罕,他的后嗣要称为祂的子民,祂要称为他们的父。。神是圣的,祂决不容许不洁的俗物来玷污祂,所以圣别是祂执行救赎的必须手段。我们也许只看到埃及人的迫害,殊不知一切的环境是因为我们远离了神,而祂为了祂爱的盟约不得不出此下策,今日我们虽然已领受了这救恩,但实在说我们还正在埃及到美地的途中徘回,40天的路程,以色列人花了40年。旷野里的甜酸苦辣每经历一次,就教我们把天然老我脱掉一层,直到我们全部旧人都倒毙在旷野,穿上基督耶稣这新人复活的大能。 现实生活常逼的我们不得不向环境低头,可以有不为5斗米折腰的志向,但生存的基本条件就不是高挂在口中的理想可以填饱的。面对埃及的奴役,以色列人非但没有造反,反而帮着这世界的系统造了两座积货城比东和兰塞。这两个名称在原文分别意,正直的口,和标准的雷;指明这两座城是为骄傲和夸耀而建造的。 出埃及记读后感 篇5 有一种力量,能凝聚民族的力量,让族人的血液沸腾;有一种信仰,能颠覆暴政的信仰,让失意者找回自己的梦想;有一种毅力,能回到家乡的毅力,让坚强者夺回家乡的斑斓彩云…… 这是什么?犹太人告诉了我们答案——对自由的呼唤。以色列人在《圣经》中有很高的地位:摩西在《圣经·出埃及记》中,接受上帝的托梦,带领无家可归的犹太人一步一步脱离险境,来到了美丽富庶的巴勒斯坦土地之上……这也许只是神话传说,但以色列—犹太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与财富。但是这却引起了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嫉恨,所以犹太人的社会形象一直不是很好,却和其他民族保持着微妙的平衡。有一天,西班牙—英格兰殖民者闯入了巴勒斯坦的土地,将犹太人全部赶出了巴勒斯坦这片净土。但聪明的犹太人很快在西欧找到了落脚点,又活跃起来。可是,拿破仑说的好——“一个没有国家庇护的民族是脆弱的。”所以众所周知,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成了希特勒独裁的牺牲品。 在战争中,犹太人受得了惨痛的教训。也开始醒悟到犹太人需建立自己的国家。但与邻近国家阿拉伯结怨太深,加之巴勒斯坦地区控制者——英国为了其中东之利益,也和阿拉伯建立外交关系,犹太复国运动的实行困难重重。《出埃及记》作者里昂·尤里斯站在一个新高度,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希伯来·犹太人历经千辛万苦建立以色列国的过程。这部书借用了《圣经·旧约》中的许多典故,使得《出埃及记》和出自《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同名同义,让小说主题更加深化,让人回味无穷。 小说主要写了主人公阿里·本·迦南为了希伯来·犹太复国运动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与女主人公,美国人基蒂·弗利孟德一心只想收养犹太姑娘安娜的作为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时势等方面生动地描写出了以色列建国一路的艰辛与泪水。 一个民族两千年梦想的追求啊!六十年的努力,两千年的血汗,这些都多么让人黯然失色!《出埃及记》歌颂了犹太人为国家不懈地努力,也公正地批判了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些错误。这部书让人感动:感动两千年的坚持;同时也给予人启迪——自强的民族,需要每一个族人的努力:挺起胸膛,追求自由;才能强盛不衰。 |
随便看 |
|
江南网提供散文、诗歌、句子、短句、文案、好句、好文作文等写作素材,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免费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