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义理 |
释义 | 基本解释◎ 义理 yìlǐ 英文翻译1.argumentation (of a speech or essay) 详细解释(1).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韩非子·难言》:“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故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魏书·崔浩传》:“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 义理(yì lǐ) 发音:yì lǐ 基本含义:义理指的是道义、道理、道德规范等。它强调人们应该遵循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道理。 详细解释:义理是由“义”和“理”两个词组成的,其中“义”表示正义、公正,强调做事应该合乎道义;“理”表示道理、法则,强调做事应该合乎道理。义理的含义是指人们应该遵循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道理。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人们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标准。 使用场景:义理常常用于讨论道德、伦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强调人们应该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和道理。在教育、社会和家庭等领域中,人们常常强调培养良好的义理观念,使人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行为。 故事起源:义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离娄上》篇中,原文是“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这段话强调了人们要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世界,才能达到与天地相应的境界。这段话中的“诚”即是义理的核心。 成语结构:义理是一个名词性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做人要讲义理,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2. 学习义理是每个人的责任,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记忆技巧: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义理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道德准则和道理的十字路口上,面对各种选择,他要做出符合道义的决策,这就是义理。 延伸学习:学习义理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哲学著作以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6-12岁):我要遵守校规校纪,学习好,做一个有义理的好学生。 初中生(13-15岁):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义理,不做欺骗和欺负同学的事情。 高中生(16-18岁):高中生应该懂得道德和义理,对待学业要认真负责。 大学生(19-22岁):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做一个有义理的社会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